白朴杂剧大家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8609次历史人物 ► 白朴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其作品以文辞雅致、意境深远著称,展现了元代杂剧的艺术高度。以下是关于白朴的史实性概述:
1. 生平背景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生于金末乱世。其父白华为金朝官员,蒙古灭金时家族遭难,白朴被元好问收养,受其文学熏陶。这一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作品常隐含兴亡之叹。
2. 代表作品
现存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为白朴代表作:
《梧桐雨》: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为主线,借历史悲剧抒发世事无常之感,曲词哀婉凄美,被赞为"元剧冠冕"。
《墙头马上》:取材白居易诗,塑造了大胆追求爱情的李千金形象,喜剧中见社会批判。
另有《东墙记》《流红叶》等残本或存目作品。
3. 艺术特色
典雅化的语言风格:善用诗词化宾白,如《梧桐雨》中"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等句,体现文人剧作的炼字功力。
历史题材的深度重构:常在历史框架中注入个人感悟,如《梧桐雨》将安史之乱与李杨爱情结合,突出命运苍凉。
南北曲的融合尝试:早期作品保留北曲刚健特色,后期吸收南曲婉约风格,反映元代戏曲交流趋势。
4. 文学史地位
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鹏抟九霄",赞其境界开阔。
与关汉卿的市井风格形成对比,代表元代杂剧文人化创作的一脉。
明清戏曲理论家多以其作品为曲词典范,影响《长生殿》等后世名作。
5. 相关延伸
白朴亦擅散曲,现存小令37首、套数4套,题材多涉隐逸情怀。其子白恪曾任元朝官员,部分学者认为白朴晚年拒仕与经历金元易代相关。近年学界关注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突破性塑造,如李千金对礼教的反抗具有时代进步性。
白朴的创作既承袭了金代文学传统,又融入元代市井审美,其杂剧是研究13-14世纪中国戏曲转型的重要样本,亦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想象空间。
文章标签:杂剧
上一篇:《东京梦华录中的汴梁盛景》 | 下一篇:明朝江南市镇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