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诗人萨都剌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570次
历史人物 ► 达鲁花赤

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词人、画家,回族(一说为色目人),祖籍西域答失蛮氏(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后定居雁门(今山西代县)。他是元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虞集杨载范梈并称“元诗四大家”。

诗人萨都剌

生平与背景

1. 家族渊源:萨都剌出身色目世家,其祖辈因经商或仕宦迁居中原,家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其父阿鲁赤曾任元朝武官,萨都剌幼年随父迁居雁门,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

2. 科举入仕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历任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江南行台御史等职。晚年因政治风波被贬淮西,卒年不详(一说卒于1355年后)。

文学成就

1. 诗歌风格

- 题材广泛:既有(如《上京即事》),也有山水田园诗(如《过嘉兴》),并擅长咏史(如《彭城怀古》)。

- 艺术特色:融合北方豪迈与南方清丽,语言凝练,意境开阔。部分作品反映民间疾苦,如《早发黄河即事》揭露官吏盘剥。

- 民族融合:作为色目人,其汉诗创作被视为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

2. 词作与散曲

- 词风接近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气势雄浑,借古讽今。

- 散曲现存较少,但《塞鸿秋·凌歊台怀古》被收入《全元散曲》。

3. 书画兼修

- 擅长山水画,曾为宫廷作画,但传世作品极少。

历史评价

元诗四家之首:明代胡应麟称其诗“风流俊爽,开阖自如”。

少数民族文学标杆:清代顾嗣立《元诗选》赞其“贯穿古今,笼络宇宙”。

争议与考证:部分学者对其族属(回回、畏兀儿等)和卒年仍有争论,需结合《雁门集》序跋及元代史料进一步研究。

代表作品摘录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念奴娇·登石头城》:“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萨都剌的创作不仅代表了元代诗歌的高峰,更是中国文化多元共生的缩影。其作品至今被选入多种文学选本,成为研究元代社会与文学的重要窗口。

文章标签:

上一篇:苏轼诗词传世经典 | 下一篇:明末名将袁崇焕边疆抗战传奇

辽阳行省设立始末

元朝元朝

辽阳行省是元朝在东北地区设立的重要行政区划,其设立与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策略、民族关系及地理军事需求密切相关。 设立背景 1. 政治需要:元朝建立

刘福通红巾起义

元朝元上都

刘福通领导的元末红巾军起义是14世纪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元农民战争之一,对元朝的覆灭和明朝的建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起

海都叛乱撼西北

元朝窝阔台

"海都叛乱"是指13世纪后期蒙古帝国西北宗王海都(Qaidu)发动的持续数十年的大规模叛乱,这场叛乱严重动摇了元朝对中亚的统治,并对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产

大都繁盛商贾云集

元朝马可·波罗

《大都繁盛商贾云集——元代商业经济的巅峰图景》元大都(今北京)作为13-14世纪世界最大的都市,其商业繁荣程度远超宋金时期。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记

诗人萨都剌

元朝达鲁花赤

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词人、画家,回族(一说为色目人),祖籍西域答失蛮氏(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后定居雁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