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

► 东汉末年个人资料 ► 东汉末年历史事件 ► 东汉末年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三国时期。

上一位:大道寺政繁 | 下一位:大名公主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汉朝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始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终于220年曹丕篡汉建立曹魏。这一时期中央权威崩溃,地方豪强与军阀趁机崛起

刘文叔: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

南北朝东汉末年

刘文叔(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即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尽管题目中误将其标注为“东汉末年”,实则其为东汉初年的核心人物。以下从多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汉朝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与动荡时期,始于黄巾起义(184年)后中央权威的崩溃,直至曹魏正式取代东汉(220年)。这一阶段的混战以

黄巾起义与汉末乱局

三国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184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由钜鹿人张角以太平道为组织基础发起,标志着东汉王朝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并为后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