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和珅的贪腐人生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29 | 阅读:9914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1750-1799),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清代乾隆朝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巨贪之一。其贪腐行为规模之大、手段之系统,在封建官僚体系中堪称典型。以下从多个维度剖析其贪腐人生:

和珅的贪腐人生

一、仕途崛起与权力根基

和珅早年因精通满汉双语且办事机敏,1772年以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入仕,后通过乾隆宠信迅速晋升。1776年出任军机大臣,次年兼任内务府总管,掌控皇室财政;1780年任户部尚书,逐渐形成以乾隆信任为核心的政治网络。其权力扩张与乾隆晚年怠政密切相关,借替皇帝处理政务之便培植私人势力。

二、系统性贪腐模式

1. 议罪银制度:1780年创设"议罪银"制度,要求犯事官员缴纳罚金抵罪。据《清实录》记载,仅1793年就收缴议罪银83万两,其中多数流入和珅。该制度实质成为官员赎买权力的渠道,衍生出系统性腐败链条。

2. 商业垄断:利用内务府职权控制京城当铺、粮店、车马行等产业。嘉庆帝抄家时发现其拥有当铺75座、银号42家,形成覆盖北方的商业网络。通过官商勾结操纵物价,如1790年山东饥荒时期囤积居奇。

3. 卖官鬻爵军机处档案显示,道台级官职标价20万两白银,知府10万两。采用"缺份定价"机制,将地方官职按油水程度明码标价。甘肃布政使王亶望案中,和珅收受贿赂达百万两。

4. 工程贪墨:主持乾隆南巡、圆明园扩建等工程时虚报预算。1790年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贪没白银600万两,占工程总耗资的三成。

三、财富积累与资产规模

1799年抄家时查封资产约值8-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除金银外,包括:

房产:北京宅邸(今恭王府)2870间房屋,热河避暑山庄周边别墅12处

土地:8.2万顷耕地,主要分布在直隶、山东

珍宝:东珠846颗、大小珊瑚树417株、嵌金象牙筷4800双

文物:据《殛珅志略》记载,私藏《快雪时晴帖》等书画1.2万件

四、政治同盟与反制手段

构建以弟弟和琳、心腹福长安为核心的"和党",通过门生故吏控制六部。采用"黑吃黑"策略:要求官员自陈罪状写保证书,形成控制把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道御史钱沣弹劾和珅时,反遭其以"妄言朝政"罪贬谪。

五、历史影响与制度反思

和珅现象暴露了清代"奏折政治"的弊端——皇帝过度依赖个别近臣易致权力失衡。嘉庆帝虽处决和珅,但未能根治养廉银制度形同虚设、监察体系失效等体制问题。其贪腐资产成为清政府镇压白莲教起义的重要军费来源,客观上延缓了财政危机爆发。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和珅模式本质是封建皇权与官僚经济结合的产物。其既充当乾隆私人财政管家,又利用制度漏洞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寻租工具,反映出传统社会转型期权力监管的系统性缺失。现代反腐研究仍常以和珅案为典型,警示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昭宗北迁续统 | 下一篇:商容直节触纣怒

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

清朝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1—1796年)是清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其成就奠定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以下从农业

龚自珍批判时弊

清朝洋务运动

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批判时弊的锋芒直指封建社会的积弊与官场腐化。他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1792—1841),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

清代官员顶戴制度

清朝道员

清代官员顶戴制度是区分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形成于康熙时期并逐步完备。这一制度将顶戴样式、材质、装饰与九品十八级官阶严格对应,兼具身份象征与礼

刘铭传:晚清名将的铁血征程

清朝刘铭传

刘铭传是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将领之一,其铁血征程贯穿了镇压太平天国、平定捻军、抗法保台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晚清汉人将领在内外交困时代的

和珅的贪腐人生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清代乾隆朝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巨贪之一。其贪腐行为规模之大

和珅贪腐敛财案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之一,其敛财规模和手段在封建官僚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以下是关于和珅贪腐案的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