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

► 广州十三行个人资料 ► 广州十三行历史事件 ► 广州十三行历史百科

广州十三行英语:Thirteen Hongs of Canton),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是指清朝沿用明朝之习惯称呼广州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牙行商人。后来,这地区称为“十三行街”,“洋货行”、“洋行”成为外贸商行的通称。十三行街现为十三行路,原十三行地区位于今十三行路以南及广州文化公园一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批准外商在粤海关(广州)、闽海关(厦门福州)、浙海关(宁波)、江海关(松江)四个口岸经商,当时,国内外运到广东海口的商货很多,行商却很少。1686年洋商获准在广州市珠江口的一个街区居住和经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下令锁国,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不得在中国其他地方经商。广州的洋行集中在离珠江约三百尺的十三行街。在广州立洋行的包括花旗国(美国)、红毛国(英国)、双鹰国(奥地利帝国)、单鹰国(普鲁士)、黄旗国(丹麦)、法兰西、瑞典、葡萄牙等国商人。十三洋行区除洋商...

出现时间: 明中后期 - 清中期

地理位置: 广州市十三行路以南及

广州十三行坐标: 23°6′49.69″N 113°14′53.62″E

上一位:顾大章 | 下一位:管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