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柳永生平介绍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7479次历史人物 ► 柳永
柳永(约984—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生平虽正史记载简略,但通过宋人笔记、方志及作品可勾勒大致脉络。
一、家世与早年经历
柳永出生于仕宦家庭,父柳宜曾任南唐监察御史,入宋后官至工部侍郎。少年时随父宦游,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早年以风流才子闻名,精通音律,擅长填词。其词多写都市繁华与儿女情长,因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广为传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二、科场失意与漂泊生涯
柳永屡试不第,传说因《鹤冲天》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触怒宋仁宗,被黜落功名,遂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此后长期浪迹于汴京、苏杭等繁华都市,与歌妓乐工交往密切,为她们创作大量慢词,拓展了词的形式与内容。其《乐章集》存词213首,多用长调,开创了“以赋为词”的手法,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名篇。
三、晚年入仕与身后影响
约景祐元年(1034年)改名柳永后中进士,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小职,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贫困潦倒,据传死后由歌妓集资安葬。其词突破五代以来小令传统,发展铺叙手法,推动宋词走向社会市井,对苏轼、周邦彦等均有影响。
扩展知识
1. 词体创新: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将赋法引入词中,如《望海潮》以铺陈手法描绘杭州盛景。
2. 题材开拓:其词涵盖羁旅行役、都市风貌、市井生活等,如《戚氏》被誉“《离》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
3. 历史争议: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批评其词“浅近卑俗”,但清纪昀《四库提要》称“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的词学成就与人生际遇,折射出北宋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的交融,其作品至今仍是研究宋代社会与文学的重要窗口。
文章标签:
上一篇:柴荣传:五代帝王之路 | 下一篇:阿合马:元朝理财名臣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