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

► 李存勖个人资料 ► 李存勖历史事件 ► 李存勖历史百科

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长子,后唐开国皇帝。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详情

[五代十国] 李存勖的军事才能分析

李存勖(885年-926年),后唐庄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作为沙陀族军事领袖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自幼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其军事才能体现在多个方面: 1. 战略眼光与全局谋划李存勖继承父亲李克用的基业后
时间 ► 2025-07-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前后蜀的更迭与关联

前后蜀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相继存在于四川地区的两个政权,前者为前蜀(907—925年),后者为后蜀(934—965年),两者在政治、地域和文化上存在密切关联,但政权更迭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军事冲突与权力重构。 一、前蜀的
时间 ► 2025-07-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李存勖与后唐兴衰

李存勖与后唐兴衰 李存勖(885-926年),沙陀族人,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923-926年在位),其一生与后唐的崛起与骤衰紧密相连。作为李克用长子,他继承父亲遗志,通过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统一北方,建立后唐,但其
时间 ► 2025-07-24 | 标签 ► 李存勖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后梁与晋阳的长期对峙

后梁与晋阳(即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势力)的长期对峙是五代十国初期中原争霸的核心冲突之一,持续近二十年(907—923年),深刻影响了北方政治格局。以下是这一对峙的关键脉络与背景分析:1. 政治立场的根本对
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后梁与晋阳李氏的世仇

后梁与晋阳李氏(即晋王李克用、李存勖家族)的世仇是五代十国初期中原争霸的核心矛盾之一,深刻影响了北方政局。其冲突根源、过程与影响可归纳如下:一、政治立场对立 1. 朱温叛变与李克用结怨:883年黄巢起义时,朱
时间 ► 2025-07-14 | 标签 ► 李氏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康延孝叛梁归唐

康延孝(?—926年),原名康义成,晚唐五代时期将领,早年效力于后梁,后叛梁归唐,成为后唐重要将领。其叛梁事件发生于后梁末帝朱友贞时期,背景复杂,涉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格局。 叛梁归唐的原因 1. 内部倾
时间 ► 2025-07-1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兴亡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其兴亡历程反映了五代政权更迭的典型特点。 一、崛起与建国的背景1. 沙陀部族背景:李存勖出身沙陀贵族,其父李克用是唐末河东节度使,因镇压黄巢起义有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科举制度变迁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举制度在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背景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断裂与延续并存"的特征。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代政权对科举的有限维持1. 后梁开平年间(907-911年)曾废
时间 ► 2025-07-05 | 标签 ► 科举制度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李存勖灭后梁称帝

李存勖灭后梁称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后唐的建立与后梁的终结。这一过程经历了长期的军事对抗与政治博弈,现从以下方面详细阐述: 一、背景与前期准备1. 河东集团的崛起 李存勖为沙陀族首领李克用
时间 ► 2025-07-0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五代十国] 孟知祥后蜀君主

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君主。其政权史称后蜀(934年-965年),定都成都,是十国中疆域较广、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割据政权之一。以下是关于孟知祥及其政权的主要
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孟知祥 | 历史人物 ► 李存勖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