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

► 牧野之战个人资料 ► 牧野之战历史事件 ► 牧野之战历史百科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参战方: 周联军,商朝

参战方兵力: 周联军4.5万人 商朝约17万人

名称: 牧野之战

地点: 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

时间: (存疑)公元前1046 年

是否决定性战争: 决定性

相关人物: 帝辛、周武王、姜子牙

结果: 商朝首都朝歌被攻陷,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上一位:苗刘兵变 | 下一位:明显陵

古代战争在西周时期的表现

西周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的表现与形态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西周时期战争的表现。一、战争背景与目的西周时期的战争多以领

武王伐纣的历程

西周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役,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转变。这场战役的背景源自商朝晚期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状况,最终导致了周武王的军事

西周时期的军事制度及战争策略

西周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战争策略一、西周军事制度西周时期的军事制度相对完善,涉及军事组织、军队管理、军事职责等方面。1. 军事组织:西周实行诸侯制,

商周之交的政治巨匠——太公望故事

西周牧野之战

商周之交的政治巨匠——太公望太公望,名姜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商末周初的重要人物,为周朝的兴盛和建立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