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三国 >> 三国

三国

► 三国个人资料 ► 三国历史事件 ► 三国历史百科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三国是指曹魏蜀汉孙吴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使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东汉末期,汉廷因黄巾之乱而授权地方平乱。董卓乱政并在地方冲突后迁都长安。这些使得朝廷威信丧失,军阀割据混战。其中曹操拥护逃回洛阳的汉献帝,迁都许昌,并击败多股势力。最后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大致掌控中国北方。曹操以优势兵力南征荆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积极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了整个荆州南部。刘备病死后,辅佐其子刘禅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最后,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于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此时渐渐地被司马氏掌控。公元237年公孙渊反叛曹魏,于辽东一度,国号“燕”,但昙花一现,在公元238年魏灭燕之战中灭亡。公元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出兵伐蜀,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最后公元280年西晋发起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一统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中文名称: 三国时期

主要宗教: 道教、佛教

人口数量: 约3000万(280年)

国家: 曹丕、刘备、孙权等

所属洲: 亚洲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简称: 三国

结束时间: 280年

起始时间: 184年

重要人物: 曹丕、司马懿、诸葛亮、孙权等

首都: 洛阳、成都、建业

上一位:沈家本 | 下一位:山海经

司马懿:智破三国定乾坤

三国三国

司马懿:智破三国定乾坤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军事家、政治家,他是辅佐曹操、曹丕两代魏王的重臣,也是魏国的实际掌权者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智谋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与战争策略

三国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与战争策略《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以三国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和复杂的战争策略。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三国时期地理与军事战略分析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政治变革和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地理与军事战略的分析对于国家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下是对三国

三国时期农业政策与农业生产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政策与农业生产在这个时期具有独特的特点。以下将详细介绍三国时期的农业政策和农业生产情况。一、农业政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