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裴秀制《禹贡地域图》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11 | 阅读:7447次
历史人物 ► 三国

裴秀(224—271年)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他主持编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综合地图集,具有里程碑意义。

裴秀制《禹贡地域图》

背景与创作动机

西晋统一三国后,亟需一部权威地理著作以巩固统治。裴秀以《尚书·禹贡》为框架,结合汉代以来地理资料和实际调查,历时多年完成该图集。其核心目的是为行政管理和军事战略提供依据。

地图学贡献

1. “制图六体”理论:裴秀提出地图绘制的六大原则——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方邪(角度)、迂直(曲直),奠定了中国传统制图学理论基础,影响后世千余年。

2. 科学性与系统性:地图覆盖西晋疆域,标注山川、城邑、河道、政区等要素,并采用计里画方(网格法)保证精度,较汉代地图更为精确。

3. 历史地理考证:裴秀考订了《禹贡》中九州、山川的位置,纠正前人讹误,如澄清黄河源流和古代九州的分布。

影响与遗憾

《禹贡地域图》原图已佚,但其理论通过《晋书·裴秀传》留存。唐代贾耽、宋代沈括等均受其启发。该图集标志中国古代地图从象征性绘图转向实证测绘,也是世界地图学史上的重要成就,比欧洲托勒密《地理学》的制图理论更早应用于实践。

扩展知识

裴秀曾任西晋司空,掌管国家工程与地理事务,其制图工作得到官方支持。

《禹贡》作为中国最早的地理文献之一,裴秀将其理想化九州体系与现实地理结合,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敦煌出土的唐代《禹迹图》残片可能间接继承了裴秀的制图传统。

裴秀的成就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将地理学从经学附庸发展为独立学科,为中国古代测绘确立了规范。

文章标签:地域图

上一篇:关羽降汉不降曹 | 下一篇: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冲突与战争历史

刘毅论九品之弊

晋朝九品中正制

刘毅论九品之弊是西晋时期官员刘毅对九品中正制提出的尖锐批评,反映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九品中正制始于曹魏时期,本意为选拔人才,但到

慕容垂复燕建国

晋朝慕容垂

慕容垂复燕建国是十六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核心在于前燕宗室慕容垂趁乱重建鲜卑慕容氏政权(史称后燕),其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政权更迭的复杂

晋明帝平王敦

晋朝王敦

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一场重要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影响了东晋政权格局。 背景与起因 王敦是东晋开国功臣王导的堂兄,因协助晋元帝司马睿建立政

葛洪抱朴子仙术

晋朝葛洪

葛洪(283-34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其著作《抱朴子》是道教史上的重要文献。《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

群雄争霸天下分久必合

三国三国

“群雄争霸,天下分久必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核心规律之一,体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政治周期。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周期律的典型案例

赤壁之战三国立

三国三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是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转折点。以下从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