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王室册命诸侯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4 | 阅读:6164次
历史人物 ► 周公

周王室册命诸侯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通过“分封制”确立王室与诸侯间的宗法等级关系,以此巩固政权。以下是具体内容和相关扩展:

周王室册命诸侯

1. 分封制的起源与目的

周灭商后为掌控辽阔疆域,将王畿之外的土地分封给宗室、功臣和古国后裔。如《左传》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目的是通过血缘纽带和军事据点维护统治。典型例子包括分封齐、鲁、燕等大国,其中姜尚封于齐,周公旦之子伯禽封于鲁。

2. 册命仪式的程序

- 文书授予:周王颁发铭文青铜器(如《大盂鼎》记载“受民受疆土”),载明封地范围、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及权利义务。

- 礼仪象征:诸侯接受玉圭、车服等信物,象征权力合法性。《周礼》记载“以九锡之礼”体现等级差异。

- 土地与人民:分封时附赠“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人口,以快速建立统治基础。

3. 诸侯义务与约束

- 军事义务:需服从王室征调,如周幽王时申侯联犬戎攻镐京,诸侯须“勤王”。

- 经济纳贡:定期进献特产(如楚国的苞茅),《诗经》有“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的记载。

- 定期朝觐:依《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

4. 制度演变与衰落

西周中期后王室衰微,诸侯独立性增强。平王东迁依赖晋、郑等国,进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时代。如郑庄公“射王中肩”事件,标志册命体系名存实亡。

5. 考古佐证

青铜器铭文(如《宜侯夨簋》)详细记载分封细节,印证《史记》等文献。近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晋侯稣钟”进一步证实了诸侯与王室的互动关系。

这一制度深刻影响中国政治结构,秦汉后的郡县制虽取代分封,但“天下一统”观念仍源于周代册命体系。

文章标签:

上一篇:少康复国中兴业 | 下一篇:赵氏孤儿存血脉

南宫括征讨东国

西周南宫括

南宫括征讨东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军事行动之一,主要见于《史记·周本纪》和青铜器铭文(如《小盂鼎》等)的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和考古发现的综合叙述:

召公奭分治陕州

西周周公

召公奭分治陕州一事源于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调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推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其弟召公奭(姬奭)因功受封于

周公黑齿之事迹

西周周公

周公黑齿,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关于“黑齿”这一记载,现存史料中并无明确史实依据,但结

穆王西征会王母

西周周朝

“穆王西征会王母”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文献《穆天子传》,讲述了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远征西部时与西王母相会的传说。这一事件融合了历史、神话与文化

召公奭分治陕州

西周周公

召公奭分治陕州一事源于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调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推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其弟召公奭(姬奭)因功受封于

周公黑齿之事迹

西周周公

周公黑齿,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关于“黑齿”这一记载,现存史料中并无明确史实依据,但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