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

► 魏国个人资料 ► 魏国历史事件 ► 魏国历史百科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侯罂(即后来的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于公元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用水计攻破大梁,魏国灭亡。

亡国之君: 魏王假

创始年: 公元前403年

国名: 魏国 (战国)

国君之姓:

国君之氏:

国都: 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河南开封)

始封此国者: 周威烈王

始祖: 魏文侯

时期: 战国

灭亡原因:

灭亡年: 公元前225年

爵位: 侯爵,前344年称王

上一位:吴伟业 | 下一位:威廉·渣甸

秦灭魏国

秦朝魏国

秦灭魏国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5年。这一军事行动标志着秦国东进战略的关键性突破,为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以下

魏文侯兴学重教,魏国昌盛之始

春秋战国魏国

魏文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作为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创性君主,其"兴学重教"政策对魏国崛起具有奠基性作用。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儒

齐威王纳谏强政

春秋战国魏国

齐威王纳谏强政是战国时期齐国政治改革的重要案例,体现了君主采纳谏言、整饬吏治的治国智慧。其核心举措和史实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纳谏的背景与开端

魏国李悝变法的内容

春秋战国魏国

魏国李悝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魏文侯在位期间(公元前445年—前396年)由相国李悝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核心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和提升军事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