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战争

► 元日战争个人资料 ► 元日战争历史事件 ► 元日战争历史百科

元日战争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 )元世祖忽必烈以屯戍高丽的水陆军1万余人乘舟越海远侵日本,图扩展势力。元军先后进攻对马岛、壹岐岛,杀日本将领数人。日天皇征兵10万迎战,为元军炮火击败。元军屡胜,但兵疲箭尽,不敢深入,遂仓促撤兵。

元军第一次侵日撤回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又借遣日使者为由,再次发兵分两路远侵日本。两军会合后,七月,移师九龙山(今日本长崎县北)。八月初遇飓风,元军船只大半覆没,军士落水死者甚众。统帅范文虎等乘舟逃归,10多万士卒被遗弃岛上,又遭日军袭击,死者无数。元军侵日彻底失败。

主体: 蒙古军

后世分析: 一般认为台风是造成元军失败的最大原因。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船型。日本水下考古学家林田宪三的研究团队研究元朝舰队的沉船后,认为他们使用的是在运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

国家(政权): 元朝

地区: 亚洲

地点: 日本对马、壹岐、肥前玄界滩、筑前博多等地

开始时间(第一阶段): 1274 年

开始时间(第二阶段): 1281年08月15日

时间: 1274 年

结束时间(第一阶段): 1274 年

结束时间(第二阶段): 1281年08月15日

结果: 前面两次出师失利,并未使忽必烈放弃征服日本的计划。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忽必烈下令重建攻日大军,建造船只,搜集粮草,准备第三次征日。此举引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迫使其暂缓造船事宜;同时,元帝国在南方对越南陈朝发动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三度攻日之议因而作罢。直到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逝世,都未再攻打日本。、两次击退“元寇”后,幕府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然而,为了应对“元寇”而进行的全国范围动员,使得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幕府也无法充分赏赐抗元将士,加剧了国内武士集团间的矛盾,埋下了镰仓幕府统治体系于14世纪前半叶瓦解的背景

行为: 进攻

起因: 马可·波罗书中写道,蒙古人认为,日本到处是黄金和美食,引起忽必烈的贪欲[。郑思肖认为,‘元贼闻其豊庶、怒倭主不来臣、竭此土民力、弁舟舰、往攻焉

上一位:杨慎 | 下一位:元朝民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