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宋朝经学家程颢

朝代:宋朝 | 时间:2024-04-29 | 阅读:2174次
历史人物 ► 程颢

程颢(1032年-1085年),字匡时 ,一字霖堂,号北阮,侗儒,直隶章丘县东阿乡(今山东省章丘市东阿乡)人。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教育家,北宋二程之一,南北二程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与子程颐,合称两程。叔程琳。

宋朝经学家程颢

生平

程颢是北宋孝宗景祐年间的儒学家,辞章理学的发扬人物之一。闻达经史,书君子之表。

程颢少时就显示出过人之才,深通《诗经》、《孝经》,并广泛涉猎《春秋》、《礼记》、《吕氏春秋》、《周易》、《国语》等典籍。他的学问使附结契贞观文学阁。还编有《六经备考》一书,是北宋时期研究六经的重要参考书。

程颢在20来岁时,在当时的官场之乱中离开政治舞台,以“不学之学”闻名于世,专心致力于研究儒家学问。他的学问深入浅出、述而不作,主张“知行合一”,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和平。他曰:“父为化之本,而夸矣。心为化之源,而虑之。”爀是北方方言音,意为火燃烧时的爆裂﹐表示人心的活泼与蓬勃。这是程颢对父爱、孝悌之义的表述,“夸虑”就是怀柔、思虑的意思﹐比喻父爱的智慧与深沉。程颢讲究自然本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他曾说:“何有於心事一般,实在不那麼。若要要说炉火,只是这成就著炭骨。(心事全然一般,实际没有这回事。要说是炉火,只是完成了煤的骨架。)心事全然一般是自心现世法器境界,基本都是更多幽微细密之处。”

程颢提出的“格物”学说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研究学问一般极为平常,这是因为世界一切事物的原则都在我们身边。他说:“自可者,一毫一厘,所贵者,惟其品。”也就是说,所谓的大道理是从寻常之中发现的,往往是非常微小的细节 。他倡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终目标,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个人修养完善之后,才能够治家、治国、平天下。

程颢的学术思想对于儒家学派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学说直接影响了宋代理学、朱子学等学派。尤其是朱熹,他在对待朱子理学时深受程颢学说的影响,将程颢学说与张载学说结合,形成了后来的朱子学派。朱子学派成为儒家学派的主要流派,并延续至今。

程颢创建的孔庙学堂,应该是他的功绩之一。他倡导“贵乎明通”、“天下为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治学为人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之外,他还重视生活、实践、感悟的培养,提倡实地考察,幼小视察。他把教育学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知识、增进感情的过程。他曾说:“讲学者,为传心。为传心者,为教志也”,指出��学的目的是要传递心灵,传递志向。

程颢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曾被征辟入朝,但因不满官场的

文章标签:经学家

上一篇:李景遂称帝建国 | 下一篇:元朝与西夏联盟

宋哲宗绍圣复新

宋朝绍圣

宋哲宗绍圣复新是指北宋哲宗赵煦在位期间(1085-1100年)于绍圣年间(1094-1098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核心目标是恢复其父神宗朝的变法政策,史称"绍圣绍

杨万里诚斋体新

宋朝杨万里

杨万里的“诚斋体”是南宋诗歌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形成背景、艺术特征、代表作品及文学史地位等方面

襄樊六年血战

宋朝张顺

襄樊六年血战(1267-1273年)是宋元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标志着南宋长江防御体系的崩溃。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战役背景1. 战略地位:襄阳、樊城地

宋词鼎盛东坡鸣

宋朝王安石

宋词鼎盛时期的苏轼(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革新的核心人物,其词作以豪放旷达

理学名家程颢传

宋朝程颢

理学名家程颢传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弟程颐共同创立洛学,被后世尊为"程朱理学"奠

程颢程颐倡道学

宋朝程颢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兄弟是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周敦颐、张载的思想,奠定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其学说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