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2 | 阅读:7827次
历史人物 ► 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在府邸设宴纵乐的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1. 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

据《宣和画谱》记载,此画是后主李煜为监视韩熙载而派顾闳中暗中观察后绘制的。韩熙载原为北方士族,因避战乱投奔南唐,虽官至中书侍郎,但面对国势衰微选择以颓放自保。画作实为政治 surveillance(监视)的产物,却意外成为反映南唐贵族生活的珍贵史料。

2. 画面内容与分段解析

全卷采用连环叙事构图,分五段展现夜宴流程:

听乐:韩熙载与宾客聆听琵琶演奏,人物目光聚焦于弹奏者,体现"听觉视觉化"的构图巧思。

观舞:舞姬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击鼓助兴,画面右侧出现僧人不自在的神态,暗含世俗与宗教的冲突。

歇息:韩熙载坐榻洗手,侍女环绕,呈现宴会间隙的松弛状态。

清吹:乐伎演奏管乐,韩熙载袒胸执扇,脸部醉态与忧郁神情形成反差。

送别:宾客与女眷调笑,韩熙载持鼓槌示意结束,孤独身影投射出政治颓势下的消极心态。

3. 艺术成就

写实技法:人物比例精准,面部"三白法"渲染立体感,衣纹采用"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织物质感逼真。

空间处理:以屏风、床榻分割场景,既保持连续性又区分时段,较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更早运用时空并置手法。

心理刻画:通过韩熙载多次出现的怅然表情,揭示其"避祸自污"的复杂心理,远超一般宴饮题材的肤浅表现。

4. 后世影响与争议

元代汤垕《画鉴》评其"神采如在",明代董其昌将其与《洛神赋图》并列。

现代学者质疑图中部分器物(如高足桌椅)可能掺杂宋代元素,反映摹本的时代特征。

画作曾遭溥仪盗运出宫,二战结束后由张大千重金购回并捐予国家。

5. 延伸知识

韩熙载墓志铭2011年在南京出土,其"蓄妓四十辈"的记载与画中场景可互为印证。

当代X光检测发现画面有多次修改痕迹,推测顾闳中可能根据多方情报综合绘制。

南唐同期周文矩亦作《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宣和画谱》记载两者差异,惜周本早佚。

该画作不仅是工笔重彩的技法宝库,更以"政治暗流下的视觉档案"身份,为研究五代服饰、乐舞、家具及士人心态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标本。

文章标签:

上一篇:薛涛笺上才女泪 | 下一篇:蔡京祸国六贼首

高行周勇冠三军

五代十国李存勖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幽州(今北京)人,以勇武善战著称,"勇冠三军"的评语源自《旧五代史》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赞誉。其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

后晋的短暂统治

五代十国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短命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历经两帝,仅存续11年。其兴亡与契丹的干预密切相关,是

五代壁画中的胡化元素

五代十国韩熙载

五代时期(907-960年)的壁画艺术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明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胡化"风格。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具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

科举制度在五代的演变

五代十国顾闳中

科举制度在五代时期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延续性与变异性。这一时期(907-960年)虽战乱频仍,但各政权为笼络士人、维持统治合法性,仍不同程度地沿用并调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