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程颢程颐倡道学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05 | 阅读:9769次
历史人物 ► 程颢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兄弟是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周敦颐张载的思想,奠定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其学说被称为"洛学"(因长期在洛阳讲学得名),对后世儒学发展影响深远。

程颢程颐倡道学

一、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

1. 天理论

二程首次将"天理"提升为哲学核心概念,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二程遗书》卷二)。天理既是宇宙本体,又是道德本源,其内容包括仁、义、礼、智等儒家纲常。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命题,程颐则发展出"性即理"的理论。

2. 人性论

主张"天命之谓性",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纯善)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程颐提出"性即理也"(《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认为人性本善源于天理,恶的产生是气禀所致。这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有直接影响。

3. 格物致知论

程颐强调"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程氏遗书》卷十八),开创了理学的认识论方法。其"即物穷理"的思想后来被朱熹系统发展为完整的格物论。

二、学派传承与发展

1. 师承关系

二程受学于周敦颐,程颢自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二程外书》卷十二)。同时吸收张载气论思想,但更强调理的绝对性。

2. 四大弟子

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其中杨时(1053-1135)南传洛学,经罗从彦、李侗三传至朱熹,形成理学正统

三、历史地位与争议

1. 官学化历程

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二程获从祀孔庙,元至顺元年(1330年)程颢封豫国公、程颐封洛国公。明代将其著作列入科举考试范围。

2. 学术分歧

程颢倾向"心学"路径,强调"识仁"和直觉体认;程颐偏重"理学"方法,主张渐进式穷理。这种差异成为后来心学与理学分野的滥觞。陆九渊曾批评程颐"支离",王阳明则更推崇程颢思想。

3. 现代研究进展

当代学者陈来指出,二程对《大学》《中庸》的创造性诠释,使儒家思想获得形上学支撑。钱穆认为其"理气论"成功回应了佛道挑战,重建了儒学的哲学高度。

四、著作与教育实践

程颢代表作有《识仁篇》《定性书》,程颐著有《易传》《经说》等。二人讲学注重"敬"的修养工夫,程颐提出"主敬立其本,穷理进其知"(《程氏粹言》卷一),在嵩阳书院、伊皋书院培养了大批学者。

其学说经朱熹体系化后成为官方哲学,影响东亚文明圈近七百年。但清代颜元等学者批评其"空谈性命",近代以来对其思想的现代性转化仍是个重要课题。

文章标签:道学

上一篇:冯弘铎投吴叛唐 | 下一篇: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宋朝毕昇

毕昇(约990年—1051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平民发明家,生活在今湖北省英山县一带。他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被沈括

方腊起义撼东南

宋朝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20—1121年)爆发于两浙路的大规模民变,是宋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起义以反抗朝廷苛政和“花石纲”剥削

宋钦宗靖康罹难录

宋朝宋钦宗

《宋钦宗靖康罹难录》记述了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宋钦宗赵桓及其皇室成员在金兵南侵中遭受的国难。这一事件是北宋灭亡的直接标志,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艺术盛世

宋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因重用奸臣、穷奢极欲导致“靖康之变”亡国,但在艺术领域却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他

理学名家程颢传

宋朝程颢

理学名家程颢传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弟程颐共同创立洛学,被后世尊为"程朱理学"奠

程颢程颐倡道学

宋朝程颢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兄弟是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周敦颐、张载的思想,奠定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其学说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