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陶渊明归去来兮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25 | 阅读:4566次
历史人物 ► 陶渊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辞赋作品,创作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标志着他结束仕宦生涯、回归田园生活的思想转折。以下从背景、内容、思想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兮

一、创作背景

1. 政治环境:东晋末年门阀政治腐败,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满督邮索贿的官场陋习("不为五斗米折腰"),任职80余日即辞官。

2. 思想基础:深受老庄哲学影响,其曾祖陶侃虽为东晋名将,但家族已趋没落,形成"外融荣辱"的价值观。

3. 经济考量: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提到"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但最终选择"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的生活方式。

二、文本解析

1. 结构特点

全篇分"序"与正文,采用六言为主体句式,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运用大量田园意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 哲学意蕴

"聊乘化以归尽"体现庄子"安时而处顺"思想

"富贵非吾愿"呼应《孟子》"富贵不能淫"的操守

开创"乐天知命"的新自然观,区别于同时代玄学家的清谈

三、文学史意义

1. 田园诗派奠基:直接启发王维孟浩然等唐代诗人,形成与山水诗派并立的创作传统。

2. 文体创新:融合楚辞体与骈文特征,苏轼曾仿作《和陶归去来兮辞》。

3. 文化符号价值:

"归去来"成为后世文人表达隐逸情怀的固定语汇

菊、松、无弦琴等意象被赋予高洁人格象征

欧阳修评:"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四、历史评价演变

1. 唐代以前影响有限,《文心雕龙》未提及陶渊明。

2. 宋代经苏轼、朱熹推崇后地位骤升,被奉为"隐逸诗人之宗"。

3. 现代学者钱穆指出:"渊明诗看似平淡,实乃人生阅历至深所化。"

需注意的是,陶渊明归隐并非完全超脱。其《乞食》诗"饥来驱我去"等作品,真实反映了农耕生活的困顿,这种对田园的双重书写,构成了中国隐逸文学的深度范式。

文章标签:陶渊明

上一篇:周瑜的火攻策略与英才之殇 | 下一篇:陈霸先讨伐侯景

儒家名士谢安事迹探微

晋朝谢安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陈郡谢氏”,是东晋士族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平事迹

王谢家族辉煌

晋朝王衍

东晋南朝时期,王谢两大家族作为顶级门阀士族的代表,其辉煌主要体现在政治垄断、文化引领、社会地位三大层面。 一、政治垄断与权力传承 1. 王氏的政治

魏晋数学家刘徽传略

晋朝九章

魏晋数学家刘徽传略 刘徽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活跃于魏晋时期(约公元3世纪),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年代可能在曹魏至西晋初

晋朝的艺术与手工艺发展

晋朝王献之

晋朝(265—420年)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艺术与手工艺在继承汉代传统的基础上,呈现独特的时代风貌。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思想解放(尤其是玄学兴

文学家陶渊明

晋朝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

晋朝文化名人陶渊明生平

晋朝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江西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