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朱常洛红丸案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5-22 | 阅读:1528次
历史人物 ► 朱常洛

朱常洛红丸案

朱常明红丸案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桩宫廷疑案,涉及泰昌帝朱常洛的突然死亡,因“红丸”药物引发争议,成为明末党争的重要事件。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案件背景

朱常洛是万历帝长子,因“国本之争”迟至1620年才继位,年号泰昌。他登基后身体虚弱,据《明史》记载,登基仅10天便病重,御医崔文升进泻药致病情恶化,后鸿胪寺丞李可灼献“红丸”(含、红铅等成分的丹药),朱常洛服用后次日暴毙,在位仅29天,史称“红丸案”。

2. 红丸成分与争议

药物来源:红丸可能含(剧毒)、红铅(处女经血炼制)、麝香等,属明代流行的“仙丹”,但毒性极强。

政治动机东林党指控崔文升、李可灼受郑贵妃(万历宠妃)指使,意图谋害皇帝;浙党则辩称朱常洛自愿服药,属医疗事故。

3. 后续影响

党争激化:案件引发东林党与阉党激烈斗争,天启年间魏忠贤借机打压东林党,编造《三朝要典》将红丸案定性为“误用药物”。

司法草率:李可灼仅被流放,崔文升未受严惩,反映明末司法腐败。

皇权动荡:朱常洛死后,其子天启帝朱由校继位,明王朝加速走向衰亡。

4. 延伸知识

明代宫廷秘药:嘉靖、万历帝均迷信丹药,红丸案暴露炼丹术的危害。

泰昌帝改革:朱常洛短暂在位期间曾推行“罢矿税、补官缺”等新政,若未早逝或延缓明朝崩溃。

5. 历史评价

《明史》称“红丸一案,举朝聚讼”,清代学者认为此案是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中最为扑朔迷离者,折射出晚明政治腐败与皇权失控的深层危机。

:红丸案的细节因史料记载矛盾存在争议,现代学者多认为朱常洛之死是长期纵欲、药物滥用与政治谋杀的复合结果。

文章标签:红丸案

上一篇:成吉思汗与元朝历史影响研究 | 下一篇:北洋军阀势力崛起

方孝孺拒写诏书诛十族

明朝明太宗实录

方孝孺拒写诏书被诛十族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悲剧之一,涉及明朝建文朝与永乐朝的权力更迭。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争议点及影响等方面

蓝玉案始末考略

明朝蓝玉

蓝玉案始末考略 蓝玉案是明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政治清洗,涉及开国功臣凉国公蓝玉及其党羽的谋反罪名。此案与胡惟

万历皇帝怠政史

明朝石星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572—1620年在位),其统治时期以长达三十年的“怠政”闻名,成为明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以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明朝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是明末满洲崛起的关键历史事件。作为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整合,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汗,定国号"金

移宫案宦官干政

明朝朱常洛

关于明末"移宫案"宦官干政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过程1.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暴亡,其宠妃李选侍(西李)借抚养皇

王家屏万历首辅大臣

清朝朱常洛

王家屏(1538年-1603年),字子端,号荆石,山西大同府山阴县人,明代政治家,万历朝内阁首辅。以下是关于他的史实性梳理:1. 科举与仕途起点 王家屏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