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韦孝宽守玉璧城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8898次
历史人物 ► 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守城战例,发生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稷山县西南的玉璧城。此战是西魏名将韦孝宽对抗东魏权臣高欢大规模进攻的经典防御战,展现了韦孝宽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守城战术的创新性。

韦孝宽守玉璧城

背景与战略意义

玉璧城是西魏在河东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控制汾水下游,扼守关中与晋南之间的咽喉要道。东魏高欢为打开西进通道,夺取玉璧成为战略关键。此前东魏已多次进攻未果,546年高欢亲率十万大军(一说二十万)发动决战。

韦孝宽的防御部署

1. 城池加固:韦孝宽提前加高城墙、深挖壕沟,并在城外修筑敌楼(高于城墙的观察哨),形成立体防御体系。

2. 心理战:高欢派人劝降时,韦孝宽以"孝宽关西男儿,必不降也"回应,并射杀劝降使者,提振守军士气。

3. 技术创新

- 地道对抗:东魏挖掘地道攻城,韦孝宽在城内挖堑壕截击,并点燃柴草以烟熏敌。

- 火攻防御:东魏用"火车"焚城门,韦孝宽以湿布灭火,同时用长杆铁钩破坏攻城器械。

- 空中反制:东魏筑土山俯瞰城内,韦孝宽建更高木楼压制,并以射击土山上的敌军。

战役结果

围攻持续50余日,东魏伤亡约7万人(《周书》载),高欢因久攻不下、军中疫病流行被迫撤军,本人不久抑郁而亡。此战成为南北朝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西魏仅以数千守军抵挡十倍之敌。

军事史价值

1. 展现了城池防御战的完整战术体系,被后世《武经总要》等兵书列为经典案例。

2. 首创"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反制"的守城模式,如利用地形反制地道、动态调整防御工事等。

3. 心理战与士气维系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张巡守睢阳即借鉴了韦孝宽的经验。

后续影响

玉璧之战的胜利巩固了西魏对河东的控制,为日后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唐代在此设玉璧军,宋人司马光评价:"韦孝宽之守玉璧,可谓善守矣!"现存玉璧城遗址仍可见部分夯土城墙及防御工事痕迹。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晋朝时期的军事将领王衍事迹 | 下一篇:徐文远儒门领袖

萧绎焚书丧江陵

南北朝萧绎

萧绎焚书丧江陵是中国南北朝史上的著名事件,发生于南朝梁元帝萧绎在位期间(552—554年),标志着南朝梁政权在内乱与外患中的重大挫折。以下依据史料展

宇文护专政北周

南北朝宇文护

宇文护是北周权臣,其人其事对北周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西魏权臣宇文泰之侄,他在宇文泰死后实际掌控朝政,先后废黜三位皇帝(孝闵帝宇文觉、明

南朝陶潜之名士风韵探究

南北朝萧统

南朝时期,陶渊明(约365—427,一说372—427)的名士风韵体现在多个维度,其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及后世影响共同构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以下从历史背景、

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冲突

南北朝何承天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重要阶段,南北政权对峙下的社会分裂加剧了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主要体现在佛教、道教与儒家

韦孝宽守玉璧城

南北朝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守城战例,发生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稷山县西南的玉璧城。此战是西魏名将韦孝宽对抗东魏权臣

南北朝名将韦孝宽征战史迹探析

南北朝韦孝宽

南北朝名将韦孝宽征战史迹探析 韦孝宽(509-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著名军事将领,以智略过人、善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