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徐文远儒门领袖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1755次
历史人物 ► 李密

徐文远是隋唐之际著名的儒家学者和教育家,其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旧唐书》《新唐书》及《隋书》等史料中。作为儒学传承的关键人物,他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坚守儒家道统,具有以下历史地位和贡献:

徐文远儒门

1. 家学渊源与学术根基

徐文远出身南朝梁官宦世家,其父徐徹为梁秘书郎,家藏典籍丰富。梁亡后随父迁入北周,虽家道中落,但幼年即通读《左传》《礼记》等经典,奠定了深厚的经学功底。这种南北交融的学术背景,使其学说兼具南朝义理与北朝章句之学特点。

2. 隋唐之际的教育贡献

在隋炀帝时期任国子博士,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复授国子博士,专授《春秋左氏传》。其教学特色在于突破汉代以来的章句训诂传统,注重经世致用,《旧唐书》载其"讲经辩论必有新意"。著名弟子包括唐初名臣李密王世充等,虽后者参与割据,但侧面反映徐氏学说在政治精英中的影响力。

3. 乱世中的儒学坚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洛阳饥荒严重,《新唐书》记载其"拾樵为炊,教授不辍",甚至在李密、王世充两大军阀对峙期间,仍被双方礼遇讲学。这一特殊现象体现儒学在割据势力中仍需借助其正统性,也反映徐文远个人学术权威的超然地位。

4. 学术思想特征

其学说尤其注重《春秋》微言大义,强调"尊王攘夷"思想,这对唐初重建中央集权具有理论支持作用。所著《左传义疏》虽已佚,但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曾引其说,可见其学术观点被官方经学部分吸收。

5. 历史评价的争议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评其先后为李密、王世充讲学有违"忠臣不事二主"之嫌,但这一评价忽视了隋唐之际士人"天下主义"的政治观。实际上徐氏始终以传承儒学为己任,其行为符合汉以来"儒者通古今之谊"的传统。

补充知识:徐文远的弟弟徐士休同为知名学者,其侄徐有功在武则天时期以执法刚正著称,这个家族的发展轨迹典型反映出南北朝至唐初士族通过学术保持社会地位的路径。唐太宗贞观年间儒学复兴的政策,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徐文远等前代学者教育成果的承接。

文章标签:徐文远

上一篇:韦孝宽守玉璧城 | 下一篇:孙思邈药王千金方

大兴城营建完成

隋朝宇文恺

大兴城是隋朝时期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造的都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至大业元年(605年)基本完工。其选址位于汉长安城东南方向的龙首

吐谷浑归附隋朝

隋朝杨坚

吐谷浑是活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政权,其归附隋朝是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重要事件。这一过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多维度互动,具有复

展子虔画圣留名

隋朝展子虔

展子虔是隋代著名画家,被后世尊称为“唐画之祖”,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青绿山水画的奠基

苏威推行轻徭薄赋

隋朝贞观政要

苏威(542—623年),隋朝著名政治家,历任隋文帝、隋炀帝两朝重臣,其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对隋初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以下结合史实分析其政

李密隋末的反抗斗争

隋朝李密

李密是隋末唐初重要的反隋起义领袖之一,其反抗斗争在隋朝崩溃和唐朝建立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以下是关于李密反抗斗争的详细分析: 1. 出身与早期经历李

三征高丽损国力

隋朝李密

三征高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609—614年)对高句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其结果不仅未能实现战略目标,反而严重损耗了隋朝国力,加速了王朝的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