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班超投笔从戍边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25 | 阅读:8873次
历史人物 ► 班超

班超投笔从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士弃文从武的经典事例,体现了东汉时期士人报国之志与西域战略的重要性。

班超投笔从戍边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他年轻时博览群书,起初在官府担任文书工作,但胸怀大志,不甘于平庸的笔吏生涯。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他曾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这一感慨成为“投笔从戎”成语的由来。

公元73年,班超随窦固出征北匈奴,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在西域的成就尤为显著:

1. 鄯善国智勇降服:班超出使西域时,在鄯善国发现匈奴使者的踪迹,遂率三十六名随从夜袭匈奴营地,全歼使者,迫使鄯善王归附汉朝

2. 于阗国威服:在于阗,班超智斩巫师,震慑于阗王,使其杀匈奴监护使,臣服汉廷。

3. 疏勒国平定叛乱:班超扶持亲汉的疏勒王,并多次挫败匈奴支持的叛乱,稳定了西域局势。

4. 经营西域三十载: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三十年,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使五十余国归附,重建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班超的功绩受到汉和帝的嘉奖,被封为定远侯,实现了“封侯万里”的抱负。他的西域经营不仅巩固了汉朝边防,还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此外,班超的家族背景也值得关注。其兄班固著《汉书》,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并撰写《女诫》,堪称文武双全的家族。班超的投笔从戎不仅是个人志向的体现,更是东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国策的践行。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简牍文书现世 | 下一篇:曹操乱世枭雄传奇

汉朝开发河西走廊

汉朝汉朝

汉朝对河西走廊的开发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关键战略举措,其历史背景、开发过程及影响可系统梳理如下:一、历史背景1. 匈奴威胁与战略需求:汉武帝时期

刘秀光武中兴历史事件解读。

汉朝刘秀

刘秀(前5年—57年),即汉光武帝,是东汉开国皇帝,其“光武中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复兴事件。以下从历史背景、关键举措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读:

汉初名臣陈平的智慧

汉朝陈平

汉初名臣陈平以其谋略与权变闻名,其智慧体现在政治、军事及处世哲学等多方面。以下是其智慧的具体表现及相关史实分析: 1. 谋略奇计:扭转时局的关键手

英勇善战霍去病传

汉朝霍去病

英勇善战霍去病传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名将,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核心将领之一。他年

汉明帝文化繁荣

汉朝班超

汉明帝刘庄(28—75年)是东汉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57—75年)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推动了东汉初期的文化繁荣,其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尊儒

汉军大破车师国

汉朝班超

汉军大破车师国是西汉时期与西域诸国互动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车师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要地,分为前、后车师两部。这场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