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鸠摩罗什译佛经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24 | 阅读:2710次
历史人物 ► 苻坚

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译经家之一,其译经活动对汉传佛教的经典体系构建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以下是关于其译经事业的详细史实与分析:

鸠摩罗什译佛经

一、历史背景与生平

鸠摩罗什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父亲为天竺婆罗门,母亲是龟兹王妹。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转研大乘中观学说。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西征龟兹,罗什被强行带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迎其至长安,以国师礼待之,主持国立译场。

二、译经成就与特点

1. 翻译数量与质量

- 据《出三藏记集》载,罗什共译经35部294卷(现存39部313卷),重要经典包括《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中论》《百论》等。

- 采用"意译为主、文质兼备"的翻译原则,既保留梵本精义,又契合汉语表达,开创"新译"范式,被后世誉为"旧译"(以支娄迦谶为代表)与"新译"(玄奘为代表)之间的里程碑。

2. 思想体系的引入

- 系统翻译龙树、提婆的中观学派著作,如《中论》《十二门论》,奠定汉传佛教般若学基础。

- 首次完整译出《成实论》,推动毗昙学在中国的发展。

- 《阿弥陀经》的翻译促进净土信仰普及。

3. 译场组织革新

- 创立由国家主导、多学科协作的译场模式,集义学沙门、文人学士八百余人参与,如僧肇、道生等均出自其门下。

- 确立"译主—证义—润文—校勘"的翻译流程,成为后世译经标准。

三、译文的文化调适

1. 采用道家术语格义佛教概念,如以"无为"译"涅槃","本无"译"性空",加速佛教本土化进程。

2. 删减重复偈颂与繁琐论证,适应中土崇尚简练的审美倾向。

3. 经文文学性显著提升,如《维摩诘经》的叙事张力、《金刚经》的修辞艺术,深刻影响中国文学。

四、争议与局限

1. 部分译文因政治压力被迫妥协,如《大品般若经》参照竺法护旧译本而非梵本原典。

2. 中观思想未被全面理解,导致六家七宗等歧义产生,需待玄奘重译厘清。

3. 个人修行与戒律问题引发质疑,《高僧传》载其破戒娶妻之事或为政治逼迫所致。

五、历史影响

1. 形成"罗什学派",弟子僧肇、道融等开创"三论宗"前身。

2. 译本成为东亚佛教标准文本,日本、朝鲜半岛均以罗什译本为权威。

3. 译经中"空""缘起""方便"等概念融入中国哲学话语体系。

现存罗什译经多存于《大正藏》第8-16册,敦煌写本中亦发现唐代以前抄本篇目。其译经活动标志着印度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向古典汉语的范式转换,为佛教中国化提供了关键文本基础。

文章标签:佛经

上一篇:魏延:蜀汉长城,英勇善战 | 下一篇:桓温北伐树琅邪

郗鉴选婿东床快婿

晋朝晋元帝

东晋时期“郗鉴选婿”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雅量》,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度,也成为“东床快婿”这一成语的来源。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细节

周处除三害改过

晋朝周处

“周处除三害”是记载于《晋书·周处传》中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古人改过自新的道德教化意义。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故事背景与核心事件周处(

贾南风晋朝宫廷斗争内幕

晋朝贾南风

贾南风作为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是西晋宫廷斗争的核心人物,其政治手段之狠辣与权谋之深远,深刻影响了“八王之乱”的爆发与西晋的衰亡。以下从史实

晋朝历史名将祖逖传奇

晋朝祖逖

晋朝历史名将祖逖的传奇人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篇章。他生于西晋末年(266—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以“闻鸡起舞”“中流击

苻坚淝水败亡

南北朝苻坚

苻坚淝水败亡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以下从背景、过程、原因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背景与交战

前燕攻占邺城

晋朝苻坚

前燕攻占邺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352年,标志着前燕政权对中原核心区域的强势掌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前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