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波斯王子流亡唐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5-31 | 阅读:7505次
历史人物 ► 旧唐书

关于“波斯王子流亡唐朝”的历史事件,主要涉及萨珊波斯末代王子卑路斯(Piruz)及其后裔在唐朝的活动。以下是基于史料的详细分析:

波斯王子流亡唐

1. 历史背景

7世纪中叶,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末代国王伊嗣俟三世(Yazdegerd III)之子卑路斯率残部东逃,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时期(661年),唐朝在波斯故地设立羁縻州“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但实际控制范围有限。

2. 流亡长安

因阿拉伯势力扩张,卑路斯于674年率部迁居长安,被唐高宗授予右武卫将军等职。其子泥涅师(Narsieh)成年后,唐朝曾派兵护送其返回中亚试图复国,但最终失败,泥涅师于707年再度返回长安,终老于唐。

3. 文化影响

- 宗教传播:卑路斯家族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带入中原,长安设有祆祠。唐代文献中“波斯胡寺”即指其祭祀场所。

- 艺术交流:萨珊波斯的金银器工艺、音乐(如“波斯曲”)通过流亡群体传入唐朝,影响唐代宫廷艺术。

- 科技贡献:波斯人带来医药知识,《新唐书》记载波斯献“底也迦”药方,可能为类镇痛剂。

4. 考古证据

西安出土的《卑路斯墓志》记载其“终于西京”,洛阳出土的《泥涅师墓志》详述其复国经历。此外,何家村窖藏中的萨珊风格银壶,可能与其流亡群体有关。

5. 后续发展

唐朝中后期仍有波斯后裔活跃,如安史之乱中的将领安禄山(其父为粟特人,母为突厥人,与波斯文化圈关联密切)。唐末黄巢起义时,广州波斯商人群体的遭遇亦反映波斯移民的规模。

注:该事件体现唐朝“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也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现存史料主要见于《旧唐书·波斯传》《册府元龟》及敦煌文书等,但细节需结合考古发现交叉考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吐谷浑屡犯边陲 | 下一篇:和凝文才出众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

唐朝长安

波斯王子流亡长安的历史背景与细节 1. 历史背景:波斯萨珊王朝的灭亡 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在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下节节败退。651年

杜甫作“三吏三别”

唐朝杜甫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中唐时期最具现实主义的组诗代表作,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约759年),深刻反映了战乱下平民的悲惨命运与官吏的残酷压迫。这组诗以

唐朝与新罗联合抗倭

唐朝唐朝

唐朝与新罗联合抗倭的历史背景主要体现在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倭国(日本古称)当时正处于律令制国家形成期,其对外

白居易创作《长恨歌》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是中唐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该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核心,兼具历史叙事与艺术想象,展现了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代表人

薛举割据陇西称帝

隋朝旧唐书

薛举割据陇西称帝是隋末唐初的重要割据事件。薛举原为金城府校尉,隋末天下大乱时,他于617年四月在金城(今甘肃兰州)起兵自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

波斯王子流亡唐

唐朝旧唐书

关于“波斯王子流亡唐朝”的历史事件,主要涉及萨珊波斯末代王子卑路斯(Piruz)及其后裔在唐朝的活动。以下是基于史料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7世纪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