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朝旅行家鄂多立克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12 | 阅读:4919次
历史人物 ► 元朝

元朝旅行家鄂多立克(Odoric of Pordenone,约1286-1331年)是14世纪著名的方济各会传教士和旅行家,他的东方之旅为欧洲人提供了关于元朝中国的重要见闻记录。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元朝旅行家鄂多立克

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鄂多立克出生于意大利弗留利地区的波代诺内(今属意大利),早年加入方济各会。他于1314年(或1318年)启程前往东方,途经中东、波斯、印度等地,最终抵达元朝统治下的中国。

2. 在中国的旅程

鄂多立克在1322-1328年间游历中国,途经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大都(今北京)等城市。他对元朝的经济、社会、宗教和风俗进行了细致观察。例如:

记载了杭州的繁华,称其“比威尼斯大十倍”,并描述了运河系统和市场贸易。

提到元大都的宫廷生活,包括蒙古贵族的宴饮习俗和忽必烈后裔的统治。

对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纸币(交钞)的使用感到惊叹。

3. 宗教活动

鄂多立克试图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但其影响有限。他记录了元朝的宗教宽容政策,提到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佛教和道教并存的现象。

4. 《鄂多立克东游录》

他的旅行见闻由他人整理成《鄂多立克东游录》(原名《东方行记》),成为《马可·波罗游记》之后欧洲了解中国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刺桐(泉州)、行在(杭州)等地的描述与马可·波罗的记录互为补充。

5. 历史意义与争议

鄂多立克的记录证实了元朝跨欧亚贸易的繁荣,如泉州港的国际化。

部分内容存在夸张或误解,例如将东南亚的习俗误认为中国本土风俗。

他返回欧洲后口述的见闻激发了更多传教士和商人东行的兴趣。

6. 补充知识

鄂多立克归途经西藏,成为最早描述藏区风土的欧洲人之一。

他去世后被罗马教廷封为“真福者”,其游记在中世纪广泛流传。

与同时期的伊本·白图泰相比,鄂多立克的记录更侧重日常生活细节。

鄂多立克的旅行展现了元朝作为世界帝国的开放性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其记载为研究14世纪欧亚交流提供了珍贵史料。

文章标签:鄂多立克

上一篇:江南圩田大兴 | 下一篇:吴承恩与西游记

元朝开普陀山佛事

元朝元朝

元朝对普陀山佛教事务的推动,是中国佛教史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作为藏传佛教(喇嘛教)盛行的朝代,元朝统治者对普陀山这一观音道场的

元朝与察合台汗国战争

元朝元朝

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战争是14世纪蒙古帝国内部权力斗争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成吉思汗后裔诸汗国之间的复杂矛盾。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察合台汗国的分裂与元朝

元英宗新政被弑

元朝元英宗

元英宗新政被弑是元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反映了元朝中后期尖锐的统治集团矛盾。元英宗硕德八剌(1320—1323年在位)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

元朝征安南失败

元朝元朝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征伐是元世祖忽必烈及后继者发动的多次军事行动,但均以失败告终。这一系列战争既反映了元朝扩张的野心,也暴露了其战略和

元朝开普陀山佛事

元朝元朝

元朝对普陀山佛教事务的推动,是中国佛教史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作为藏传佛教(喇嘛教)盛行的朝代,元朝统治者对普陀山这一观音道场的

元朝与察合台汗国战争

元朝元朝

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战争是14世纪蒙古帝国内部权力斗争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成吉思汗后裔诸汗国之间的复杂矛盾。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察合台汗国的分裂与元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