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檀道济唱筹量沙退敌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9792次
历史人物 ► 檀道济

檀道济“唱筹量沙”退敌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智谋案例,发生在南北朝刘宋时期(约公元430年)。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军事智慧和历史影响四个方面详细阐述:

檀道济唱筹量沙退敌

1. 史实背景

檀道济是刘宋名将,元嘉七年(430年)北魏大举南侵,宋军粮道被断。檀道济率军救援滑台(今河南滑县),因兵力劣势且军中乏粮,陷入险境。《南史·檀道济传》记载:“食尽,军士忧惧,莫有固志。”此时北魏侦知宋军断粮,准备乘虚进攻。

2. 事件经过

檀道济命士卒夜间以沙代粮,堆成粮囤状,表面覆以薄米。次日晨,他身穿便服登高“唱筹量沙”——高声唱数计算“存粮”,故意让北魏斥候听见。同时令少量士兵搬运真米袋列队行进,制造运粮假象。北魏主帅拓跋焘见宋军“余粮甚丰”,怀疑情报有误,未敢贸然追击,檀道济得以率军安全撤回。

3. 军事智慧解析

心理战应用:严格遵循《孙子兵法》“虚则实之”原则,利用敌方情报依赖性设局。

细节设计:沙堆覆米的手法既节省真粮,又确保近距离观察时不被识破。

仪式化表演:“唱筹”是汉代以来官方核粮的标准流程,强化了欺骗的真实性。

时间选择:夜间操作配合拂晓展示,利用光线条件增强视觉误差。

4. 历史地位与延伸

此计被收入《三十六计》作为“无中生有”的典型战例。明代何良臣《阵纪》评价:“道济量沙,是虚而虚之,使敌转疑我为实。”后世类似案例如李靖夜袭阴山时“纵反间于突厥”,均可看到其影响。现存滑台古城遗址仍有相关纪念设施,该战术在朝鲜战争期间曾被志愿军改造运用。檀道济晚年因功高震主被宋文帝所杀,但“唱筹量沙”成为体现中国古代军事后勤智慧的经典符号。

文章标签:

上一篇:魏晋玄学与哲学思潮的演变 | 下一篇:隋朝改革府兵制

崔浩辅政却被诛杀

南北朝崔浩

崔浩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的重要汉族谋臣,出身清河崔氏,官至司徒,主导了太武灭佛、国史编纂等重大事件,却在450年因"国史之狱"被诛灭三族。这一事件

杨大眼勇冠三军

南北朝张飞

杨大眼是北魏时期著名的猛将,以勇猛过人、战功卓著闻名于世,其事迹在《魏书》《北史》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是关于他“勇冠三军”的具体史实和

萧衍受禅建立梁朝

南北朝萧衍

萧衍受禅建立梁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南朝政权从齐朝向梁朝的过渡。萧衍即梁武帝(464—549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拓跋焘统一北方志

南北朝拓跋焘

《拓跋焘统一北方志》 拓跋焘(408—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423—452年在位),谥号太武帝,是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关键人物。在其统治期间,北魏通过一系

檀道济唱筹量沙计

南北朝檀道济

檀道济“唱筹量沙”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计谋,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展现了其临危不乱的统帅智慧。这一事件发生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檀

南朝宋檀道济北伐

南北朝檀道济

南朝宋檀道济北伐是刘宋元嘉年间(424—453)重要的军事行动,反映了南朝试图恢复中原的战略意图。檀道济作为刘宋名将,其北伐背景、过程和结局均值得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