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公定周官六职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07 | 阅读:6433次
历史人物 ► 周公

周公(即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在周朝初期主持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官僚制度,即“周官六职”,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周礼》(又称《周官》)记载,这套制度将国家治理分为六大核心职责,由六卿分掌,形成了一套影响后世两千余年的行政体系。以下是六职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背景和扩展知识:

周公定周官六职

1. 天官冢宰

冢宰为六官之首,总管百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或丞相。其职责包括调配国家资源、监督官员考核、主持重大祭祀等。《周礼》称“治官之属”,实际权力涵盖行政中枢。西周初期,周公本人可能兼任此职,辅佐年幼的成王,故有“摄政”之说。秦汉后的尚书省、唐代的尚书令等官职均受此影响。

2. 地官司徒

司徒主管民政与土地,负责户籍、赋税、 agriculture 及教化百姓。《周礼》记载其下属有“大司徒”“小司徒”,管理土地分封(井田制)、赈灾救济等。西周封建制度中,司徒需协调诸侯国与王畿的关系,后世户部的职能即源于此。

3. 春官宗伯

宗伯执掌礼乐祭祀,包括宗庙、外交、教育及文化事务。周代强调“以礼治国”,宗伯负责制定吉凶军宾嘉五礼,并管理史官(如太史、内史)。孔子推崇的“周礼”核心便源自这一体系。汉代以后,礼部的职能与其一脉相承。

4. 夏官司马

司马统辖军事,管理军队编制、将领选拔及边防。《周礼》中记载其下属有“大司马”“小司马”,战时指挥作战,平时负责田猎练兵。西周“师氏”“虎臣”等武职皆属其管辖,后演变为兵部。

5. 秋官司寇

司寇主掌刑法与司法,处理诉讼、监狱及刑罚执行。《周礼》强调“以刑辅礼”,其下属有“大司寇”“小司寇”,制定“五刑”(墨、劓、剕、宫、大辟)。这一体系成为后世刑部、大理寺的雏形,且影响了《唐律疏议》等法典。

6. 冬官司空

司空负责工程营造,包括城郭、宫室、水利、器械等。《周礼》中“冬官”部分后来佚失,汉代以《考工记》补入,记载了手工业与工程技术。西周青铜器铭文显示,司空需组织工匠为王室服务,后世工部由此演变而来。

历史背景与影响

周公制定六官时,实际融合了夏商旧制与周人新创,例如商代的“多尹”可能演变为六官属吏。西周末年六官制逐渐崩坏,但春秋战国诸侯国仍沿用其名(如晋国六卿)。汉武帝时期,《周礼》被重新发掘,王莽改制时首次尝试恢复六官,隋唐确立的“三省六部制”直接继承了六职框架,直至明清

争议与考证

现代学者对《周礼》成书时间有分歧,有人认为其成于战国,但六官体系的核心思想确与西周金文记录相符。例如,西周“毛公鼎”铭文中的“卿事寮”即对应天官职能,证明周公时代已存在系统化官僚制度的雏形。

文章标签:周官

上一篇:夏朝九夷部落叛乱 | 下一篇:魏齐桂陵之战对峙

姜太公垂钓遇君

西周姜尚

姜太公垂钓遇君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记载于《史记·齐太公世家》和《六韬》等文献中。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姜尚(姜太公)的政治智慧,也成为后

周康王延续盛世

西周周成王

周康王姬钊是西周第三位君主,继其父周成王之后在位约25年(据《史记》记载为前1020—前996年)。他继承“成康之治”的基业,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

卫康叔封卫监殷

西周周武王

卫康叔封卫监殷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西周初年,是周王朝巩固政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周武王灭商后,为稳定殷商旧地

周王巡狩四方诸侯

西周周武王

周王巡狩四方诸侯是周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和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一制度起源于西周初期,是周王朝维系分封体系、巩固统治

大盂鼎铭功臣录

西周周公

大盂鼎作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重器,其腹内壁铸有的291字铭文是研究西周早期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一手史料。铭文中记载了康王对贵族盂的册命与训诰,其

西周设立司徒司马职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设立的司徒、司马等职官是周王室治理国家的核心官僚体系组成部分,反映了早期中国官僚制度的雏形。这些职官名称与职能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设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