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助唐平乱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03 | 阅读:2070次历史人物 ► 史朝义
回纥助唐平乱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军事合作事件,其核心是回纥汗国(后改称回鹘)与唐朝联手平定安史之乱(755—763年),这一合作对唐朝中后期政治、边疆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安史之乱的爆发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迅速攻陷洛阳、长安,唐朝陷入空前危机。唐玄宗出逃蜀地,肃宗即位后亟需外援。
2. 回纥的崛起
回纥原为漠北铁勒部落之一,744年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汗国,取代突厥成为草原霸主。唐朝通过和亲(如宁国公主嫁葛勒可汗)、册封(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与之结盟。
二、回纥援唐的具体行动
1. 首次出兵(757年)
- 军事支持:回纥葛勒可汗遣子叶护率4000精骑助唐,与郭子仪联军收复长安、洛阳。
- 代价:唐朝承诺"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导致洛阳遭回纥劫掠。
2. 二次援助(762—763年)
- 联合决胜:登里可汗亲率军助唐,与仆固怀恩(铁勒族人)配合彻底平定史朝义,终结安史之乱。
- 经济补偿:唐朝岁赐回纥绢2万匹,并开放绢马贸易。
三、合作背后的政治博弈
1. 唐朝的权衡
- 为平叛默许回纥劫掠,牺牲部分民生换取军事胜利。
- 重用蕃将(如仆固怀恩)导致后期藩镇问题加剧。
2. 回纥的战略意图
- 通过军事援助强化对唐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如绢马贸易垄断)。
- 借机扩张势力至西域,与吐蕃争夺河西走廊控制权。
四、影响与后续发展
1. 唐朝的代价
- 财政危机:累计支付回纥绢帛百万匹,加剧国库空虚。
- 边疆失衡:吐蕃趁唐军东调之机占领河西,回纥成为唐朝抵御吐蕃的屏障。
2. 回纥的兴衰
- 8世纪末取代突厥成为丝绸之路主导者,但过度依赖唐朝经济支援。
- 840年被黠戛斯所灭,部分部众西迁建立高昌回鹘、甘州回鹘。
3. 文化融合
- 回纥摩尼教传入中原,长安等地建摩尼寺。
- 回纥商人长期滞留长安,促进胡风流行。
五、争议与评价
1. 正面作用
回纥骑兵骁勇善战,加速平叛进程,避免唐朝提前崩溃。
2. 后果
- 洛阳劫掠暴露盟约的不平等性。
- 唐朝对回纥的依赖削弱中央权威,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回纥助唐是古代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互动典型案例,既体现共生合作,也暴露利益冲突。这一模式深刻影响了唐后期至五代的外交与军事策略。
文章标签:回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