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27 | 阅读:6545次
历史人物 ► 郑国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始建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属秦国关中平原灌溉系统的核心工程。其背景源于韩国的“疲秦之计”——韩国为消耗秦国国力,派遣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渠,不料工程最终反成秦国之利,为统一六国奠定农业经济基础。

工程特点与技术成就

1. 跨流域引水: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全长约150公里,开创性地利用渭北台地的自然坡度,实现自流灌溉,设计理念先进。

2. 渠首选址科学:渠首位于泾阳县泾河峡谷,利用峡谷段流速快、泥沙沉积少的优势,减少渠道淤积,体现出对水沙规律的深刻认知。

3. 灌区效益显著:灌溉关中农田四万余顷(约合今280万亩),使盐碱地改良为高产良田,《史记》称其“收皆亩一钟”(亩产约240斤),秦国粮食储备大增。

历史影响

巩固秦统一基础:郑国渠与都江堰并称战国两大水利工程,为秦军提供稳定粮草供应,助推军事扩张。

后世持续沿用:汉代扩建为“白渠”,唐代形成“三白渠”系统,宋元明清屡次修缮,至今泾惠渠仍沿用部分古渠线路。

争议与评价

《史记·河渠书》记载,工程中途郑国间谍身份暴露,秦王欲杀之,郑国以“渠成亦秦之利”辩解,嬴政纳谏续建。此事件反映秦国实用主义的治国策略,亦体现水利对国家命运的关键作用。

现代意义

郑国渠遗址现存渠首枢纽、拦河坝遗迹等,2016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以水养农”的生态智慧,对当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仍有借鉴价值。

文章标签:水利工程

上一篇:专诸鱼腹藏剑刺王僚 | 下一篇:东汉宦官专权

秦始皇焚膏继晷改革治国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虽然“焚膏继晷”属于文学化表述,但其治国实践确实体现了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系统性变革。以下是

秦朝风云人物荆轲刺秦事件背后

秦朝秦朝

荆轲刺秦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夕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体现了战国末期的政治博弈与个人抉择的复杂性,以下是基于《史记·刺客列传》等史料的综

秦始皇开拓南疆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开拓南疆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其举措对岭南地区的开发与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

秦始皇身边的忠诚卫士们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其身边忠诚卫士的记载虽因史料有限而片段化,但通过《史记》等文献和近年考古发现仍可勾勒出若干关键信

郑国渠灌溉关中

春秋战国郑国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该工程位于关中平原(今陕西泾阳、三原一带),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秦朝郑国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始建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属秦国关中平原灌溉系统的核心工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