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兮甲盘铭征淮夷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11 | 阅读:2858次
历史人物 ► 兮甲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征伐淮夷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以下从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及学术争议等多方面展开分析:

兮甲盘铭征淮夷

一、历史背景与器物流传

1. 周室与淮夷的冲突

淮夷是活动于江淮流域的部族联盟,西周中后期频繁叛乱。周宣王(前828—前783在位)为稳定东南边疆,发动多次征讨,兮甲盘所载即其中关键一役。

2. 器物基本概况

兮甲盘又称“兮田盘”或“兮伯吉父盘”,宋代出土于陕西,清宫旧藏,抗战时期失踪,2014年重现杭州拍卖市场。盘内铭文133字,记录兮甲(尹吉甫)受命征淮夷、管理成周及贸易监督等职事。

二、铭文核心内容解析

1. 军事行动记载

- 时间:铭文开篇“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明确纪年(学者多定为宣王五年,前823年)。

- 主帅与战术:兮甲(尹吉甫)奉王命“政(征)治淮夷”,采取武力镇压与经济制裁结合策略,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反映高压政策。

- 战后秩序:铭文强调淮夷需缴纳布帛、粮草等贡赋(“其进人其贮”),并开放贸易通道。

2. 经济控制措施

铭文规定淮夷须在指定市场交易:“毋敢不即市,毋敢或入蛮宄贾”,违者“则亦刑”。此条款体现周王室通过垄断贸易强化对边疆的控制。

三、铭文的史学价值

1. 印证文献记载

《诗经·大雅·江汉》“淮夷来求”与《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五年“伐淮夷”的记录与该铭文互证,补足了西周经略东南的细节。

2. 职官制度研究

铭文显示兮甲身兼军事统帅(“师”)与成周经济管理者(“司成周里人”)双重身份,反映了西周晚期军政合一的治理模式。

3. 法律与经济史材料

关于贸易管制与刑罚的条文,为研究西周商事法规及边疆经济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争议与未解问题

1. 地理考证分歧

“淮夷旧我帛畮人”中的“帛畮”地点存争议,或释为“晦晦”(淮夷自称),或解为淮夷故地“匭”(今安徽六安一带)。

2. 铭文补释问题

第三行“歬(前)淮夷”的“歬”字,学者或读为“翦”(歼灭),或训为“迁”(驱逐),对战争性质判定产生影响。

五、延伸知识

1. 尹吉甫的多重身份

兮甲即《诗经》中“文武吉甫”的尹吉甫,为周宣王重臣,青铜器《尹吉父簋》《伯吉父鼎》亦涉及其事迹。

2. 西周青铜器断代意义

兮甲盘与同期《虢季子白盘》《不其簋》共同构成宣王中兴的物证链,其历日记录为“月相纪日法”研究提供了关键样本。

该铭文揭示了周王室在军事征服后,通过贡赋体系、贸易垄断与文化威慑维系边疆统治的复杂策略,是研究西周地缘政治的重要案例。

文章标签:甲盘铭

上一篇:商都屡迁避水患 | 下一篇:扁鹊医术济世

姜尚钓鱼遇文王

西周姜尚

姜尚钓鱼遇文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和《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了周文王姬昌访贤纳士、拜姜尚为相的故事。这一事件不仅是

楚子熊绎始封荆

西周熊绎

“楚子熊绎始封荆”这一历史事件记载于《史记·楚世家》,是楚国早期历史的关键节点。其核心内容如下:1. 史实背景周成王时期分封:熊绎受封于荆楚之地(

兮甲盘铭征淮夷

西周兮甲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征伐淮夷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以下从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及学术争议等多方面

穆王西巡传奇

西周传奇

穆王西巡传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富有神秘色彩的事件,主要记载于《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传》)等古籍中。周穆王,姓姬名满,是西周第五位君主,

兮甲盘铭征淮夷

西周兮甲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征伐淮夷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以下从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及学术争议等多方面

小克鼎载田赋制

西周兮甲

小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与大克鼎同为一组礼器。其铭文内容涉及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赋税管理,是研究先秦经济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