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贺铸青玉案留芳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5104次
历史人物 ► 辛弃疾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婉含蓄的抒情和精妙的艺术手法广受推崇。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学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贺铸青玉案留芳

一、创作背景与主题内涵

1. 据南宋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此词约作于贺铸晚年退居苏州时期,词中"横塘"即苏州西南地名,反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后的孤寂心境。

2. 表面写相思之情,实则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慨。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认为"全章程写幽居岑寂",将美人迟暮与才士不遇的双重隐喻巧妙融合。

3.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千古名句,既是江南暮春实景,又暗喻愁绪的广度、密度与持久度,开创了以景喻愁的新范式。

二、艺术成就解析

1. 意象系统的独创性:连用"烟草""风絮""梅雨"三个递进式意象,形成视听触的多维感知,比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单一比喻更具空间层次感。

2. 声律的精妙设计:全词押去声"路""度""暮"等韵脚,短促压抑的发音与内容高度契合。夏承焘《唐宋词声调浅说》指出其"去声激厉劲远"的特点强化了抒情效果。

3. 结构的匠心经营:上片写现实相遇的怅惘,下片转入心理时空的延展,结句突然以三个并列意象收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词史地位与接受史

1. 贺铸因此词获"贺梅子"雅号,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

2. 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吴文英《鹧鸪天》"乡梦窄,水天宽"、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等皆可见其影子。

3. 20世纪词学家龙榆生将这种"闲情中的寄托"视为婉约词向辛弃疾豪放词过渡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北宋词艺的成熟形态。

该词现存最早版本见于南宋《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元代《乐府补题》收录时有"锦瑟年华谁与度"的异文争议。现代学者通过计量语言学分析发现,其意象密度达到每百字7.3个,远高于同期词作平均值,印证了前人"语精意新"的评价。

文章标签:玉案

上一篇:李煜词亡南唐 | 下一篇:元朝的衰亡与北元延续

陈亮义利双行论

宋朝陈亮

陈亮的“义利双行论”是南宋功利学派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他对传统儒家义利观的批判性发展。其核心在于强调“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反对将二者对立。

刘娥女主临朝记

宋朝刘娥

《刘娥女主临朝记》聚焦北宋真宗皇后刘娥的执政生涯,她是中国历史上少数长期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之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权力崛起的关

贺铸青玉案留芳

宋朝辛弃疾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婉含蓄的抒情和精妙的艺术手法广受推崇。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学影响等方面

苏轼东坡居士传

宋朝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出身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贺铸青玉案留芳

宋朝辛弃疾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婉含蓄的抒情和精妙的艺术手法广受推崇。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学影响等方面

辛弃疾词作与北伐

宋朝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作与北伐理想紧密相连,贯穿其一生创作的核心主题是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渴望与现实的深刻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