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步练师贤淑助孙权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28 | 阅读:7262次
历史人物 ► 孙权

步练师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妃子,以贤淑温婉著称,在史书中虽记载简略,但对孙权的后宫稳定与家族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从历史记载、个人特质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步练师贤淑助孙权

一、历史记载与身份背景

1. 出身与入宫

步练师本名失载,因其家族为临淮淮阴(今江苏淮安)步氏,后世以“步夫人”称之。东汉末年避乱迁居江东,因容貌出众、性情温良被孙权纳为妃。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注引《吴录》,她“以美丽得幸于权”,但更因其德行受宫廷敬重。

2. 无皇后之名,有皇后之实

孙权长期未立皇后,步练师虽未获正式册封,但“宠待冠于后宫”,实际行使皇后职责。群臣多次建议立后,孙权因步氏与徐夫人(太子孙登养母)的派系矛盾犹豫不决,直至步练师去世后才追赠皇后尊号。

二、贤德表现与政治影响

1. 后宫调和的角色

东吴后宫关系复杂,步练师以谦和不争的性情著称。《三国志》称其“性不妒忌,多所推进”,主动推荐其他妃嫔侍奉孙权,缓解后宫纷争。这种态度对孙权集中精力处理军政事务具有间接辅助作用。

2. 家族关联的政治意义

步氏家族与东吴政权联系紧密:

- 其族步伐曾为孙策部下,献帝建安年间任九江太守。

- 女儿孙鲁班(全公主)、孙鲁育嫁入重臣全琮、朱据家族,强化了孙权与江东士族的联姻网络。

3. 文化象征意义

魏晋时期推崇妇德,步练师的形象符合“贤内助”的儒家理想。陈寿评价其“以贞专见重”,反映了当时对后妃德行的重视,与曹操卞皇后、曹丕甄妃形成南北呼应。

三、时代局限与历史评价

1. 史载简略的争议

因《三国志》对吴国后宫记述简略,步练师的具体事迹多散见于注引。裴松之注提及孙权晚年因立嗣问题引发“二宫之争”,步练师之女全公主涉足其中,但无证据表明步练师生前参与政争。

2. 追封背后的政治考量

赤乌元年(238年)步练师去世后,孙权破例追封其为皇后,谥号“敬”。这一举动既是对其品德的认可,也可能为平衡孙和、孙霸两派势力,借助其政治遗产安抚步氏关联势力。

扩展知识:东吴后宫制度特点

孙权时期后宫制度尚未完全定型,表现出:

“多后”现象:步练师追封前,孙权妃嫔中王夫人、谢姬等均未得后位,反映立后标准受政治牵制。

外戚与士族博弈:步氏、徐氏背后分别关联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后宫名分问题实为政权基础调整的缩影。

步练师的生平折射出三国女性在男权政治中的特殊作用,其贤德形象既有历史真实性,也被后世史家赋予教化的象征意义。

文章标签:步练师

上一篇:邓禹云台首功臣 | 下一篇:江左风流谢安传

五虎上将的英勇传奇故事

三国五虎

五虎上将指蜀汉政权中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其名号虽未见于《三国志》正史(实际出自元杂剧与《三国志平话》),但五

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三国张辽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骁勇善战、胆略过人著称,“勇闯天涯立威名”这一说法虽带文学色彩,但确实契合其历史上的军事成就。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

曹丕:文采风华,魏国建立者

三国曹丕

曹丕,字子桓,公元187年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实际建立者,曹操的嫡长子。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

赤壁之战的智勇对决

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208年)是东汉末年决定南北格局的关键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这场战役展现了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军事智慧与孙权、刘备联盟

孙权江东基业建立之路

三国孙权

孙权的江东基业建立之路是一个充满政治谋略、军事斗争和家族传承的复杂过程,其核心可追溯至其兄孙策的奠基,并在孙权手中发展成与曹魏、蜀汉鼎立的东

孙权:江东霸主,三桓之首

三国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229年称帝)。作为“江东霸主”和“孙氏三桓”(孙坚、孙策、孙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