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14 | 阅读:5178次
历史人物 ► 张辽

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骁勇善战、胆略过人著称,“勇闯天涯立威名”这一说法虽带文学色彩,但确实契合其历史上的军事成就。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其战绩与威名的由来:

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1. 早年经历与投效曹操

张辽原为吕布部将,建安三年(198年)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曹操对其才能極為器重,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这一选择成为张辽生涯转折点,为其提供了施展军事才能的舞台。

2. 白狼山之战:突袭乌桓的经典战例

建安十二年(207年),张辽随曹操远征乌桓。在远征军主力尚未集结完毕时,张辽敏锐抓住战机,亲自率先锋部队突击乌桓单于蹋顿的大营。《三国志》记载其“劝太祖战,气甚奋”,并在混战中阵斩蹋顿,导致乌桓军崩溃。此战展现了张辽的临阵决断力,为曹操统一北方扫除重要障碍。

3. 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军事奇迹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与李典乐进仅率七千守军,采取“先挫其锋”的战术,亲选八百死士趁黎明突袭吴军。史载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一度逼近孙权麾盖,令吴军士气溃散。此后又通过严密防守迫使孙权撤军,并在追击中几乎生擒孙权。此役成就了“张辽止啼”的典故,江淮百姓甚至用张辽之名吓唬孩童。

4. 军事才能的多维体现

战术灵活:擅长把握战机,白狼山、合肥之战均体现其“出其不意”的用兵特点。

治军严明:《魏略》记载其“屯营严整”,合肥之战前夜亲自检阅突击部队,确保行动机密。

心理战运用:合肥战后刻意在孙权退路上展示缴获的吴军物资,加剧敌方心理压力。

5. 曹魏政权中的特殊地位

张辽是少数获得“假节钺”待遇的外姓将领,曹操曾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五子良将”。曹丕即位后晋封晋阳侯,死后谥“刚侯”,配享曹操庙庭,可见其在魏国的崇高地位。

6. 历史影响与后世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张辽“武力过人”,唐代武庙将其列为六十四名将之一。宋代《十七史百将传》更强调其“以少胜多”的军事艺术。现代军事研究者认为,合肥之战是古代城防作战中“积极防御”的典范。

张辽的威名不仅源于个人勇武,更在于其将胆略与战术智慧结合的军事才能。其战绩对魏晋军事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突击战术”在南北朝时期被广泛效仿。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陵文化与墓葬制度的演变 | 下一篇:孙绰天台山赋铭

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三国张辽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骁勇善战、胆略过人著称,“勇闯天涯立威名”这一说法虽带文学色彩,但确实契合其历史上的军事成就。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

曹丕:文采风华,魏国建立者

三国曹丕

曹丕,字子桓,公元187年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实际建立者,曹操的嫡长子。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

赤壁之战的智勇对决

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208年)是东汉末年决定南北格局的关键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这场战役展现了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军事智慧与孙权、刘备联盟

曹操陈留起兵

三国曹操

曹操陈留起兵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曹操正式登上政治军事舞台。以下依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展开详述: 一、历史背景1.

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三国张辽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骁勇善战、胆略过人著称,“勇闯天涯立威名”这一说法虽带文学色彩,但确实契合其历史上的军事成就。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张辽

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以勇猛善战、治军严明著称,而“威震逍遥津”是其军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