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汉寿亭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8 | 阅读:6820次历史人物 ► 刘备
"群英荟萃汉寿亭"这一题目中的"汉寿亭"应指关羽受封的"汉寿亭侯"。从历史考证角度,可梳理以下几点关键信息:
1. 爵位性质考辨
汉寿亭侯是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表奏朝廷所封,属汉代亭侯爵位中"县侯-乡侯-亭侯"体系的第三等。"汉寿"为地名(今湖南汉寿县),"亭"指汉代基层行政单位(十里一亭)。需注意关羽在《三国志》中始终自称"汉寿亭侯",而刘备所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等职务反不被其强调,反映其看重汉室正统册封的合法性。
2. 受封历史背景
该爵位赐予正值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笼络斩颜良的关羽所设。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尽封其所赐",唯独保留此爵印绶。现代学者田余庆考证认为,此处反映关羽政治智慧——既保持与曹操表面君臣关系,又为日后归刘预留空间。
3. 地理争议问题
关于"汉寿"地望素有两说:一为荆州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常德),《水经·沅水注》明确记载"关羽封邑";二为益州梓潼郡汉寿县(今四川广元)。清据学家钱大昕通过分析建安时期行政划分,确认当属荆州辖地,因益州汉寿直至蜀汉建兴年间才更名。
4. 礼仪制度体现
《后汉书·百官志》载亭侯"食邑百户至三百户",但关羽实际未赴封地就食。出土的"汉寿亭侯"龟钮铜印(现存故宫博物院)显示其爵位享受"金印紫绶"待遇,与《汉旧仪》"列侯金印龟钮"记载吻合,佐证其真实历史地位。
5. 后世演绎变异
元代《三国志平话》开始将"汉寿"误拆为"汉/寿亭侯",明代《三国演义》第四回更虚构"铸寿亭侯印"情节。考古发现证明汉代爵位印皆属地名连写,这种艺术加工导致后世大量牌匾、戏曲出现错误题署,需注意历史本相与文学演绎之别。
6. 文化象征演变
该爵位成为关羽"忠义"符号的核心载体,宋徽宗加封"义勇武安王"时特别强调"仍封汉寿亭侯",清雍正帝整顿关帝祭祀时亦要求"牌位书汉寿亭侯"。现代湖南汉寿县存有明代"汉寿亭侯祠"遗址及清康熙年间的封地界碑遗存。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时期的杰出文人墨客介绍 | 下一篇:晋朝统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