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嫪毐叛乱伏诛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3 | 阅读:8737次
历史人物 ► 嫪毐

嫪毐叛乱伏诛是秦始皇九年(前238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体现了秦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下是围绕该事件的具体分析与延伸:

嫪毐叛乱伏诛

1. 嫪毐的崛起背景

嫪毐原是吕不韦门客,因其特殊生理特征(史载"阴关桐轮而行")被吕不韦推荐给太后赵姬,成为其男宠。太后通过政治运作使其获封长信侯,领太原郡为毐国,势力迅速膨胀,"事无小大皆决于毐",门客达千人,形成与吕不韦并立的权力集团。

2. 叛乱

秦王政九年,嫪毐在蕲年宫宴饮时酒后失言,自称"秦王假父"。此事被举报后,秦王政秘密部署调查,发现嫪毐与太后育有二子,且密谋"王即薨,以子为后"。同年四月,嫪毐盗用秦王玺及太后玺,调动县卒、卫卒、官骑等发动叛乱,攻击蕲年宫。

3. 军事镇压过程

秦王政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统兵平叛。双方在咸阳爆发激战,斩首数百。秦王下令:"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嫪毐兵败逃亡,最终在好畤(今陕西乾县)被擒,车裂于咸阳,夷三族。卫尉竭、内史肆等二十余名党羽被枭首。

4. 权力重组影响

- 太后势力终结:赵姬被迁往雍地萯阳宫软禁,齐客茅焦以"迁母咸阳有损秦威"为由劝谏,秦王方迎回太后。

- 吕不韦倒台:次年(前237年)因牵连被免相,最终饮鸩自尽。

- 集权加强:秦王趁机废除"仲父"称谓,废除封君"食邑"制度,改为"食县",直接强化中央控制。

5. 历史争议与细节

- 出土秦简《编年记》记载"毐攻蕲年宫"证实事件真实性,但"太后二子"存在质疑,可能为政治抹黑。

- 汉代《说苑》补充细节:嫪毐叛乱时"矫王御玺及太后玺",说明秦制中太后掌玺的二元权力结构。

- 考古发现秦东陵"太后冢"规格低于王陵,反映赵姬最终政治地位下降。

该事件标志着秦王政彻底清除执政初期"三驾马车"(太后、吕不韦、嫪毐)势力,为此后灭六国奠定稳定的权力基础,也展现了秦国法制中"谋反罪"的严酷性——具五刑、宗族连坐等条款在《秦律》中得到充分体现。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幽王废嫡立庶 | 下一篇:傅介子智斩楼兰王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

秦朝陈胜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标志着秦朝暴政统治的崩溃。其爆发根源可追溯至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严刑峻法与高压统治 秦朝推行法

秦军南征岭南

秦朝

秦军南征岭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重要的军事扩张行动,发生在公元前221年至前214年间,旨在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这一战役不仅巩固了南方疆域,还促进

秦律严苛治天下

秦朝秦律

秦律以“严苛”著称,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统一法制体系的典范。其核心特点是“轻罪重刑”“连坐制度”与“标准化管理”,深刻体现了法家思想中“

秦服尚黑渊源

秦朝秦朝

秦朝尚黑的渊源可追溯至多重历史、文化与思想因素,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五行学说与德运理论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王朝更替

嫪毐之乱被诛

秦朝嫪毐

嫪毐之乱是秦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发生在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嫪毐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因受吕不韦推荐入宫侍奉太后赵姬,深得宠信,逐渐

嫪毐叛乱伏诛始末

秦朝嫪毐

嫪毐叛乱是秦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在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亲政初期,反映了当时秦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背景与人物关系 嫪毐原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