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班超投笔从戎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01 | 阅读:7478次
历史人物 ► 班超

班超投笔从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从军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体现了东汉时期士人“文武兼修”的精神追求与家国情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班超投笔从戎

一、事件背景

1. 时代环境:东汉明帝时期(公元1世纪),匈奴屡犯边境,西域诸国动荡,朝廷急需人才经营西域以维护丝路安全。

2. 班超出身:班超(32—102年)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均为著名史学家,他本人早年任官府文书(兰台令史),负责抄写公文。

二、投笔从戎的经过

1. 觉醒时刻:班超曾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汉书·卷四十七》)。傅介子、张骞均为西汉开拓西域的英雄,班超以他们为榜样,决定弃文从武。

2. 从军契机:公元73年,窦固率军出击匈奴,班超以假司马(代理司马)身份随征,展现出非凡的军事与外交才能。

三、西域建功

1. 鄯善国智勇服众:班超率36人出使鄯善国,趁夜火烧匈奴使者营地,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决心迫使鄯善归汉(史称“鄯善之谋”)。

2. 重构西域秩序:此后30年,班超招抚于阗、疏勒,击败龟兹、焉耆,重设西域都护府,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

四、历史意义

1. 个人层面:班超从一介书生成长为“西域战神”,打破汉代文人“重文轻武”的刻板印象。

2. 国家战略:其经营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为东汉“永元之隆”奠定基础。

3. 文化影响:后世以“投笔从戎”激励书生报国,成为“家国天下”精神的典范,如唐代诗人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即受其感召。

五、延伸知识

班超与班固的对比:兄班固修《汉书》传世,班超则以武功留名,兄妹三人各有所长,反映出东汉士人多元的价值取向。

外交手段:班超擅长“以夷制夷”,利用西域各国矛盾分化匈奴势力,其策略被后世称作“班超模式”。

晚年悲欢:班超71岁恳请归乡,其妹班昭上书汉和帝,终得还洛阳,次年病逝。

文章标签:

上一篇:吕不韦的经商之道与政治手腕 | 下一篇:孙权建业立国

王莽新政改革举措

汉朝王莽

王莽的新政改革是西汉末年至新朝时期(公元9年—23年)推行的一系列激进变革措施,旨在解决社会矛盾、恢复周礼理想,但因脱离实际而最终失败。其核心举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研究

汉朝蔡伦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研究 蔡伦(约61—121年),东汉时期的宦官,曾任尚方令,主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于公元105年左右改

汉朝初期诸王乱

汉朝汉朝

汉朝初期诸侯王叛乱是西汉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表现为异姓诸侯王与同姓诸侯王的两次大规模动荡,其根源在于汉承秦制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曹参治国安邦策

汉朝曹参

曹参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治国方略主要体现在“萧规曹随”这一核心理念上,即以清净无为、顺应民情的黄老思想为基础,延续萧何制定的政策,稳定

班超西域传奇之旅

汉朝班超

班超西域传奇之旅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以其在西域的卓越功绩被后世誉为“定远侯”。他的西

耿恭疏勒城坚守

汉朝班超

耿恭疏勒城坚守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一场防御战,展现了汉军将士的坚韧与忠勇。建初元年(76年),匈奴与车师联合围攻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境内),校尉耿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