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大唐疆域扩展时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12 | 阅读:6053次
历史人物 ► 吐蕃

大唐疆域扩展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军事与政治进程,其扩张过程具有阶段性、战略性和文化融合特征。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大唐疆域扩展时

一、初期统一与西北扩张(618-630年)

1. 奠定基础:唐高祖李渊建唐后,先后平定薛举、李轨刘武周等割据势力,至贞观二年(628年)基本统一中原。

2. 击溃东突厥: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派李靖、李勣分道北伐,次年俘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汗国,设立定襄、云中等都督府,控制漠南地区。

3. 西域渗透:贞观四年(630年)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为西域经略建立前哨。

二、西域经略与丝路控制(640-658年)

1. 高昌之役: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灭麹氏高昌,设西州(吐鲁番)和安西都护府,首次将塔里木盆地纳入版图。

2. 龟兹决战显庆三年(658年)苏定方破西突厥,迁安西都护府至龟兹(今库车),确立四镇体系(龟兹、疏勒、于阗、焉耆)。

3. 怛罗斯影响:天宝十载(751年)虽败于大食,但唐军造纸术西传,文化影响持续至中亚撒马尔罕。

三、东北亚经略(660-668年)

1. 百济战役: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跨海灭百济,设熊津等五都督府,实现朝鲜半岛西部控制。

2. 高句丽灭亡:总章元年(668年)李勣攻陷平壤,设安东都护府,领地北至辽河、南达汉江流域。

3. 渤海国关系武则天时期大祚荣建立震国(渤海国),成为唐在东北的藩属屏障。

四、西南方向拓展(650-790年)

1. 吐谷浑之争:龙朔三年(663年)助吐谷浑复国失败,但在青海设立鄯州都督府。

2. 吐蕃博弈:咸亨元年(670年)大非川之败后,唐仍保有河西走廊,在陇右道驻军7.4万(据《元和郡县志》)。

3. 南诏羁縻: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后因天宝战争失控。

五、极盛疆域与治理体系

天宝年间(742-756年)版图达峰值:

直辖范围:东至朝鲜半岛西海岸,西达咸海(呼罗珊地区有短暂控制),北抵贝加尔湖以南,南包越南北部。

羁縻体系:设六大都护府(安西、北庭、安北、单于、安东、安南),管辖800余羁縻州,《新唐书》载"凡羁縻州八百五十六"。

驻军网络:安西驻军2.4万,北庭1万,河西7.5万(据敦煌文书《唐天宝差科簿》)。

六、扩张特点与历史意义

1. 军事战术:善用骑兵突袭(如李靖夜袭阴山)与胡汉混编部队(蕃将占比达24%,见《全唐文》卷427)。

2. 交通建设:扩建"参天可汗道"等七条国际干道(《唐六典》卷5),驿道总长逾4.5万里。

3. 文化输出:中亚粟特城邦出土的"开元通宝"证实货币影响力,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贝希姆遗址)成为最西的汉语城市。

4. 技术传播:阿拔斯王朝文献记载唐军将机制造、桑蚕技术传入中亚。

七、衰退阶段(755年后)

安史之乱(755-763年)导致西域驻军东调,贞元六年(790年)北庭陷落于吐蕃,标志着陆上扩张时代结束。但海上贸易网络(广州通海夷道)持续至唐末。

唐疆域扩展的本质是以军事为后盾的文明辐射,其"华夷一家"的治理理念(《唐太宗集·册疏》卷3)对后世王朝边疆政策影响深远。敦煌出土的《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残卷显示,唐代地理认知范围远超实际控制区,反映开放的世界观。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建筑风格与特色 | 下一篇:五代画家顾阂之生平

诗人白居易的社会关怀之路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是中唐时期最具社会关怀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创作与实践深刻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理想。他的社会关怀之路可从以下多维度

大唐疆域扩展时

唐朝吐蕃

大唐疆域扩展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军事与政治进程,其扩张过程具有阶段性、战略性和文化融合特征。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初期统一与西北扩张

茶圣陆羽与茶道的传世之旅

唐朝陆羽

茶圣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撰写的《茶经》奠定了茶道理论与实践的体系基础。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

敦煌藏经洞封存秘卷

唐朝吐蕃

敦煌藏经洞是20世纪初在莫高窟发现的藏经密室,编号为第17窟,因其内部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而闻名于世。藏经洞的封闭原因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

大唐疆域扩展时

唐朝吐蕃

大唐疆域扩展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军事与政治进程,其扩张过程具有阶段性、战略性和文化融合特征。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初期统一与西北扩张

敦煌藏经洞封存秘卷

唐朝吐蕃

敦煌藏经洞是20世纪初在莫高窟发现的藏经密室,编号为第17窟,因其内部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而闻名于世。藏经洞的封闭原因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