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昭宣中兴显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3 | 阅读:9857次
历史人物 ► 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调整,矫正了武帝后期因长期战争和财政紧缩引发的社会矛盾,为西汉中后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昭宣中兴的主要表现和背景分析:

昭宣中兴显

一、 政策调整与休养生息

1. 轻徭薄赋

昭帝时期,霍光辅政,延续武帝晚年《轮台诏》的缓和政策,减免田租、口赋,允许百姓以粮食抵税。宣帝进一步推行“与民休息”,多次免除灾区赋税,如地节三年(前67年)下诏“郡国地震,毋收租赋”。

2. 抑制兼并

宣帝注重打击豪强,派官员巡查地方,限制土地兼并。如颍川太守黄霸通过整顿吏治、安抚流民,恢复生产,成为“循吏”典范。

3. 整顿吏治

宣帝设立“刺史”监察郡国,重用赵广汉、韩延寿等能吏,严惩贪污,推行“政平讼理”,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二、 经济恢复与边疆稳定

1. 农业与仓储

推行“常平仓”制度,在丰年收购余粮,荒年平价出售,稳定粮价。考古发现的居延汉简显示,河西走廊地区屯田规模扩大,粮食自给能力增强。

2. 边疆经略

延续武帝后期的防御策略,与匈奴缓和关系。昭帝时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前60年),郑吉为首任都护,正式将西域纳入汉朝管辖。

3. 商业松动

放宽盐铁专卖,允许部分私营,促进民间贸易。五铢钱流通稳定,洛阳、长安等城市商业繁荣。

三、 文化与社会治理

1. 儒学影响

宣帝虽推崇“霸王道杂之”,但博士弟子员额增至千人,儒家经典研究逐渐制度化,为后世儒学独尊铺路。

2. 法律改革

删减律令苛条,增设“廷尉平”复核案件,强调“慎刑”。东海太守于定国以宽刑闻名,死刑数量大幅减少。

3. 人口增长

据《汉书·地理志》,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约5959万,较武帝末年明显回升,侧面反映昭宣时期的社会恢复。

四、 局限性

昭宣中兴未根本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豪强势力仍暗流涌动。宣帝后期外戚许氏、史氏势力膨胀,为元帝后的外戚干政埋下隐患。此外,羌患初现,成为东汉边疆难题。

总结:昭宣中兴通过政策回调、务实治理,实现了西汉国力的二次高峰,但其成果依赖君主个人能力,制度性缺陷仍存。这一阶段既巩固了汉武帝的开拓成果,也为“元成衰世”提供了历史对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子婴投降刘邦 | 下一篇:张飞:猛将豪情,蜀汉基石

汉朝初期诸王乱

汉朝汉朝

汉朝初期诸侯王叛乱是西汉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表现为异姓诸侯王与同姓诸侯王的两次大规模动荡,其根源在于汉承秦制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曹参治国安邦策

汉朝曹参

曹参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治国方略主要体现在“萧规曹随”这一核心理念上,即以清净无为、顺应民情的黄老思想为基础,延续萧何制定的政策,稳定

昭宣中兴显

汉朝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

李广难封将军志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源自西汉名将李广的悲剧性人生经历。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却始终未能封侯,最终以自刎结束生命,这一现象

昭宣中兴显

汉朝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

黄霸治民称循吏

汉朝黄霸

黄霸是西汉著名的循吏代表,其治理模式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作为宣帝时期颍川太守,他通过以下举措体现了循吏的核心精神: 1. 教化优先,德治为本 黄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