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和凝历仕五王朝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3 | 阅读:845次
历史人物 ► 和凝

和凝(898-955年),字成绩,五代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是五代政治动荡中罕见的"五朝元老"。他的仕途轨迹深刻反映了唐宋之交军阀混战与文人士大夫生存状态的复杂性。

和凝历仕五王朝

一、历仕五朝的具体历程

1. 后梁时期(923年前)

和凝早年以进士出身入仕,《旧五代史》载其"幼而聪敏,姿状秀拔"。最初任贺瑰幕府从事,因在胡柳陂战役中机智救主(贺瑰)而立功,被后梁末帝朱友贞擢为殿中侍御史,开启中央仕途。

2. 后唐时期(923-936)

后唐庄宗灭梁后,和凝因文采被留用,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明宗朝时主管贡举,改革科举制度,首创"糊名考校法"(即密封阅卷),这一制度被宋代沿袭发展为"糊名誊录制"。

3. 后晋时期(936-947)

石敬瑭建立后晋后,和凝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主修《唐史》(即《旧唐书》前身)。天福五年(940)主持雕印《道德经广圣义》,是中国最早官府刻书之一。

4. 后汉时期(947-950)

虽已年近六旬,仍被刘知远任命为太子太保,主管文教事务。在此期间完成《疑狱集》(四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专书。

5. 后周时期(951-955)

周太祖郭威敬其德望,加授侍中。显德二年(955)卒于任上,获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宪"。

二、政治生存的独特智慧

1. 事君策略

采取"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新五代史》)的务实态度,在王朝更替时以"奉前朝正朔"为过渡策略,既保持气节又避免激烈对抗。

2. 文化资本积累

著作涵盖诗词(《香奁集》)、法典(《新集详定刑律》)、史学(《唐史》)、医学(《本草图谱》)等多领域,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使其成为各朝倚重的文治象征。

3. 门生网络构建

通过主持科举累计录取进士百余人,形成庞大政治关系网,冯道范质等后来重臣均与其有师徒之谊。

三、历史评价的两面性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其"历事五朝,不得为忠",但同时也承认:

科举改革影响深远,宋代《贡举条例》直接继承其制

司法实践开创性,《疑狱集》被收入《四库全书》法家类

文化保护贡献突出,在后唐灭亡时抢救长安秘阁藏书三千余卷

四、五代文人的典型缩影

和凝的仕途轨迹折射出10世纪中国文人的生存困境与突围:

1. 在"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新五代史》)的暴力政治生态中,文人需要通过事功实现价值

2. 频繁王朝更替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和凝将南朝诗文技巧与北朝务实精神融合

3. 其司法著作中强调"情理相协",反映了乱世中对法治文明的坚守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确切可考的"五朝宰相",和凝的政治寿命远超冯道(实历四朝),其现象级仕途既是个体才能的展现,更是中古社会转型期制度延续性的特殊见证。洛阳出土的《和凝墓志》显示其晚年自号"逸叟",或许暗示了对动荡时局的某种超脱态度。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克用收复长安 | 下一篇:黄庭坚诗书双绝

王延政建殷分闽

五代十国王延政

王延政建殷分闽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内部权力争夺的重要事件,展现了当时割据政权内部的分裂与混乱。1. 背景:闽国由王审知建立,以其开明治理闻名,但后

楚国创立者马殷的传奇人生

五代十国马殷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其人生轨迹堪称晚唐至五代藩镇割据时代的缩影,体现了乱世枭雄的

郭威五代英雄传

五代十国郭威

《郭威五代英雄传》聚焦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的传奇生平,其作为五代末期关键的政治军事家,对结束唐末以来的乱局、开启北宋统一具有承前启后的

后唐与后梁的政权争夺

五代十国后唐

后唐与后梁的政权争夺是五代十国初期两大割据势力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展开的长期军事对抗,其核心是河东集团(后唐前身晋国)与汴梁集团(后梁)之间的权

和凝历仕五朝

五代十国和凝

和凝是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其仕宦经历堪称五代政权更迭的缩影。以下从仕途轨迹、政治贡献、文学成

和凝科举录才

五代十国和凝

和凝科举录才:五代科举与文士选拔的历史透视 和凝(898-955)是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官至宰相。他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