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黄巢起义席卷中原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5648次
历史人物 ► 黄巢

黄巢起义是唐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对唐朝统治造成了致命打击。这场起义爆发于乾符二年(875年),持续近十年,席卷中原腹地及江南地区,直接加速了唐朝的覆灭进程。

黄巢起义席卷中原

起义背景与:

1. 政治腐败唐僖宗时期宦官专权,科举舞弊严重,黄巢多次应试不第,对朝廷极度失望。

2. 经济崩溃:均田制瓦解导致土地兼并,加之连年旱蝗灾害(如874年关东大旱),饥民"拆屋卖子"仍难存活。

3. 藩镇割据:中央控制力衰弱,地方节度使横征暴敛,如淮南节度使高骈强征"间架税"等苛捐杂税。

起义发展阶段:

初期流动作战(875-878年):黄巢加入王仙芝起义军,转战山东、河南,提出"天补平均"口号吸纳流民。王仙芝死后,黄巢整合部队建立"冲天大将军"政权。

南下扩张期(879-880年):因中原受藩镇阻击,义军纵横岭南,攻占广州,屠杀外商12万人,后因疫病被迫北返。

全盛攻唐期(880-883年):60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881年攻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改元"金统"。

败亡阶段(884年):因未稳固根据地,遭沙陀李克用骑兵与唐军合围,部将朱温叛变,最终在泰山狼虎谷兵败自刎。

历史影响与特点:

1. 人口锐减:起义造成约800万人死亡(据《唐书》载"流血成川,积尸如山"),江南经济遭毁灭性破坏。

2. 加速唐亡:起义虽败,但藩镇势力坐大,朱温等降将后成为五代割据势力。

3. 流寇战术:义军擅长长途奔袭,但缺乏根据地建设,最终困死于后勤不足。

4. 文化冲击:起义期间大量贵族南迁,客观上促进南方开发,同时摧毁了门阀士族残余势力。

争议性评价:

《旧唐书》称黄巢"性嗜杀",其军队存在食人记载(如舂磨寨事件);但民间传说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又赋予其反抗暴政的悲壮色彩。现代史学家认为,起义本质是古代农民战争典型范例,暴露了唐末土地制度与社会矛盾的全面危机。

文章标签:黄巢起义

上一篇:李密击败张须陀 | 下一篇:闽国王审知治闽

魏征直言谏君王

唐朝唐太宗

魏征直言谏君王这一历史典故,体现了唐代政治中谏官制度的成熟与君臣关系的特殊性。魏征作为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其事迹主要记载于《贞观政要》及《

唐朝平定庞勋乱

唐朝唐朝

唐朝平定庞勋之乱是唐末针对大规模民变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咸通九年(868年)至十年(869年),展现了唐朝中央政权对地方失控危机的镇压过程。以下是

李白月下独酌

唐朝李白

《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花间一壶酒”最为著名。此诗创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反映了

唐僖宗逃亡蜀地

唐朝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是唐朝第十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873-888年)正值唐王朝衰败的关键时期。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迫使唐僖宗

黄巢起义风云录

唐朝黄巢

黄巢起义是唐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其爆发与蔓延深刻暴露了晚唐社会矛盾,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以下从背景、过程、特点和历史影响等多

黄巢金统政权覆灭

唐朝黄巢

黄巢金统政权的覆灭是唐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关键节点,标志着这场持续近十年(875—884年)的大规模动荡走向终结。以下从军事、政治、经济及历史影响等多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