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汤和筑沿海防倭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8256次
历史人物 ► 汤和

汤和筑沿海防倭是明朝初年为应对倭寇侵扰而采取的重要军事防御措施。汤和作为朱元璋麾下重要将领,于洪武年间(1368—1398)主持修筑沿海卫所城墙,构建了系统的海防体系,史称"汤和城"或"沿海五十九城"。

汤和筑沿海防倭

历史背景

1. 倭患加剧:元末明初,日本南北朝内战中溃败的武士、浪人与中国沿海海盗勾结,频繁劫掠江浙、福建、广东等地,史载"倭寇飘忽,民不堪扰"。

2. 朱元璋的防御策略:明朝建立后推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同时强化军事防御,命汤和等将领在沿海要地修筑城寨。

汤和的防倭措施

1. 修筑卫所体系

- 汤和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受命巡视沿海,规划修筑59处卫所城,包括浙江的观海卫、松门卫,福建的镇东卫等,形成"一城一卫,一里一所"的防御网络。

- 城墙多采用石材包砖结构,兼具防潮、抗炮功能,部分遗址至今留存(如浙江蒲壮所城)。

2. 军事部署改革

- 推行"军户制",驻军屯田自给,减少财政负担。

- 设立烽堠(烽火台)和巡检司,完善预警体系,倭寇来犯时"昼烟夜火"传递信号。

3. 整合地方武装

- 招募沿海渔民组建"水寨兵",配备小型战船(如鹰船、福船)巡逻近海。

效果与局限性

短期成效:卫所体系有效遏制了洪武朝倭患,倭寇大规模入侵减少。

长期问题

- 明代中叶后卫所制腐败,军户逃亡,防御力下降。

- 海禁政策加剧贸易,倭寇与豪绅勾结,嘉靖时期倭患再度爆发(如戚继光抗倭)。

延伸知识

技术影响:汤和城的布局影响了明清海防工事设计,如清代虎门炮台借鉴其选址理念。

文化遗存:浙江苍南蒲壮所城、福建崇武古城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见证明代海防史。

汤和筑城是古代中国系统性海防的早期实践,虽未能根除倭患,但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借鉴。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顺帝即位乱政 | 下一篇:火烧圆明园事件

朱标早逝憾事

明朝朱标

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明朝第一位太子,其早逝是明代历史上一大憾事,对明朝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其早逝

朱翊钧怠政多年

明朝朱翊钧

朱翊钧(明神宗,1563—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长达48年(1572—1620年),其中确有长期怠政的现象,史称“万历怠政”。这一时期的政治停滞对明朝

魏忠贤建生祠敛财

明朝魏忠贤

魏忠贤在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通过建立生祠大肆敛财,是其专权腐败的重要表现之一。生祠本为祭祀在世有功之人的场所,但魏忠贤借此机制将个人崇拜

朱祐槟成化帝

明朝朱祐

朱祐槟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的第十三子,生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生母为宸妃万氏(万贵妃)。他是明代宗室中的重要人物,其生平反映了成化时期皇

汤和的开国功绩

明朝汤和

汤和作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显著功绩,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军事、政治和地方治理等方面:1. 早期从龙之功 汤和与朱元璋同乡(

汤和筑沿海防倭

明朝汤和

汤和筑沿海防倭是明朝初年为应对倭寇侵扰而采取的重要军事防御措施。汤和作为朱元璋麾下重要将领,于洪武年间(1368—1398)主持修筑沿海卫所城墙,构建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