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孙绰《天台山赋》名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16 | 阅读:1580次
历史人物 ► 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是东晋文学家孙绰创作的一篇著名山水赋,以其对天台山自然景观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创作背景、内容特色、文学价值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孙绰《天台山赋》名

1. 创作背景

孙绰(314—371)生活于东晋时期,是玄言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社会盛行隐逸风尚,士人崇尚自然山水与老庄哲学。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县境内)作为道教名山,以其险峻幽深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意义,成为文人寄托精神追求的圣地。此赋可能创作于孙绰游历东南山水期间,旨在借景抒怀,表达玄理。

2. 内容主题

山水描写:赋文以细腻笔法描绘天台山的雄奇景观,如“悬瀑飞沫”“幽岫含云”,突出其“峻极之状”“嘉祥之致”的独特风貌。

玄理阐发:孙绰将山水与玄学思想结合,通过“冥搜自然”“形超神迈”等表述,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并暗含对世俗的超脱。

游仙色彩:文中隐含寻仙访道的意向,如“蹑玄根”“契幽寂”,呼应当时道教修仙文化。

3. 艺术特色

骈俪文风:沿用汉赋铺陈传统,句式工整,多用四六骈偶,音律和谐,如“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虚实相生:既写实景,又通过想象构建虚幻意境,如“驰神运思”部分的游仙想象。

语言凝练:词汇典雅精准,善用典故(如昆仑、蓬莱喻仙山),体现了东晋文人的修辞造诣。

4. 文学史地位

山水赋名篇:与谢灵运山水诗并称,标志魏晋文学从玄言向山水题材的过渡。

儒道融合:既符合儒家“比德”传统(以山喻德),又深化道家自然观,影响后世文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佛教影响:天台山后为佛教天台宗祖庭,此赋客观上为佛教本土化提供了文化铺垫。

5. 延伸知识

孙绰另有《游天台山赋》,或为同篇异名,收入《文选》卷十一。

唐代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将天台山列为“十大洞天”之一,强化其宗教地位。

宋代苏轼评孙绰“藻丽玄黄”,肯定其文采与思想深度。

孙绰《天台山赋》以文学形式记录了六朝士人的精神世界,其山水审美与哲学思辨的融合,对唐代以降的游记文学与道教文学均有深远启示。

文章标签:天台山赋》

上一篇:祁山之战定蜀汉 | 下一篇:南朝陈霸先的政治生涯

刘牢之反复叛亡

晋朝刘牢之

刘牢之是东晋末年著名将领,出身将门,为北府兵核心将领之一。他一生多次倒戈,被称为“反复之尤”,其政治抉择深刻反映了东晋末年军阀混战下的权力博

乞伏国仁建西秦

晋朝乞伏国仁

乞伏国仁是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的建立者,属于鲜卑族乞伏部。他是陇西鲜卑的重要首领乞伏司繁之子,趁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境内大乱之机,于385年自称

孙绰《天台山赋》名

晋朝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是东晋文学家孙绰创作的一篇著名山水赋,以其对天台山自然景观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创作背景、

祖逖北伐誓中流

晋朝祖逖

祖逖北伐誓中流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祖逖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和爱国精神。 1. 背景与动机: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

孙绰《天台山赋》名

晋朝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是东晋文学家孙绰创作的一篇著名山水赋,以其对天台山自然景观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创作背景、

东晋文学名家孙绰: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孙绰

东晋文学家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性人物,与其兄孙统并称“二孙”,在文学、玄学及书法领域均有重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