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纣王造炮烙酷刑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29 | 阅读:7324次
历史人物 ► 殷墟

纣王是商朝末代君主,以暴虐著称,炮烙之刑是他发明的著名酷刑之一。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为了镇压反对势力,命人铸造铜柱,涂满油脂后用炭火炙烤,逼迫受刑者在滚烫的铜柱上行走,最终坠入火中烧死。这一刑罚兼具与震慑双重目的。

纣王造炮烙酷刑

关于炮烙刑的史实细节可从多角度分析:

1. 材质考据: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成熟,考古发现安阳殷墟有大型铜器作坊遗址,证实纣王具备铸造大型铜柱的技术条件。铜柱表面油脂能增强导热性,使受刑者无法立足。

2. 政治背景:纣王统治后期阶级矛盾激化,《尚书·泰誓》记载他"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炮烙刑主要针对贵族反对派,如九侯、鄂侯等诸侯。

3. 酷刑演变:这种"火刑"并非孤立存在,甲骨文记载商代已有焚烧人牲的"燎祭",炮烙可能是将祭祀手段转化为政治刑罚。

4. 跨文化对比:类似酷刑在古代两河流域、罗马帝国均有出现,反映早期文明中统治者通过极端肉体惩罚强化权威的共性。

5. 后世影响:《吕氏春秋》记载纣王"作为璇室瑶台,象牙之箸",炮烙与酒池肉林共同构成其暴政符号,成为周武王伐纣的重要舆论依据。

现古虽未发现直接证据,但殷墟王陵区的人殉坑(如M1001大墓殉葬超过164人)与甲骨文"焚"字的使用,佐证了商代晚期存在多种火刑。需要指出的是,古籍记载可能经过周人渲染,但青铜时代高温金属刑罚确有实施条件,其残酷性符合早期国家机器通过恐怖手段维持统治的特征。

文章标签:炮烙

上一篇:甲午战争清朝战败 | 下一篇:函皇父器铭宗周

微子抱器投周营

夏商微子

“微子抱器投周营”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了商朝末年纣王暴政下,商纣王之兄微子启(又称微子)因劝谏无果而选择投奔周文王的历史事件

夏启废禅让立世袭

夏商甲骨文

夏启废除禅让制、确立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统治模式。这一变革发生在夏朝初期(约公元前2070年—前

商汤网开三面仁

夏商商汤

“商汤网开三面”是中国古代关于仁政德治的经典典故,出自《史记·殷本纪》,展现了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仁慈与政治智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和相关

夏后皋迁都斟鄩

夏商

夏后皋是夏朝末期的一位君主,其迁都斟鄩(今河南偃师一带)的记载见于《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但因夏朝历史缺乏直接文字记录,相关史实需结合考古发

商代中期王朝对外关系的拓展

夏商殷墟

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前13世纪,盘庚迁殷至武丁时期)是商王朝国力强盛、对外关系显著拓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通过军事扩张、外交联盟、经济贸

盘庚迁都殷墟

夏商殷墟

盘庚迁都殷墟是中国商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商朝进入鼎盛阶段。根据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及《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此次迁都不仅解决了政治与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