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梅伯炮烙殉忠心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16 | 阅读:6174次
历史人物 ► 殷墟

关于"梅伯炮烙殉忠心"这一典故,主要出自《史记·殷本纪》和《尚书·泰誓》等古籍,反映了商纣王暴政下的忠臣悲剧。以下是基于历史记载的详细分析:

梅伯炮烙殉忠心

1. 历史背景

梅伯是商纣王时期的重臣,生活在约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帝辛)统治后期沉湎酒色、推行酷刑,梅伯多次直谏反对炮烙之刑等暴政,触怒纣王,最终成为该刑罚的受难者。

2. 炮烙之刑考据

- 形制争议:汉代《列女传》记载为"膏铜柱,下加炭",受刑者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韩非子》则描述为格状火架。

- Archaeological evidence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未直接提及此刑,但商代确有"炙""燎"等酷刑记载,可能为后世文字演化的原型。

3. 梅伯的政治立场

据《竹书纪年》补遗,梅伯属商王朝传统贵族集团,与比干、箕子并称"殷末三仁"。其谏言主要针对纣王削弱神权、重用费仲等新政,反映了王权与贵族势力的冲突。

4. 殉忠的文化意义

- 周代文献将梅伯塑造为忠臣典范,《吕氏春秋》称其"杀身以彰君之恶"。

- 唐宋时期纳入"二十四忠"祭祀体系,明代《资世通训》将其列为"直谏七杰"之首。

5. 史学辨伪

现代学者顾颉刚考证认为,"炮烙"可能是"炮格"的传写之误,原指烹饪器皿,后被夸张为刑具。甲骨文中"梅伯"称谓存疑,或为"某方伯"的误释。

这一事件实质反映了周人"尊周贬商"的史观建构,但客观上保留了早期官僚制度中谏诤传统的雏形。相关记载虽经后世加工,仍为研究商周政治转型的重要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之洞兴办洋务运动 | 下一篇:周懿王迁都避戎

崇侯虎谗言害贤

夏商崇侯虎

崇侯虎是商朝末年的诸侯之一,封于崇国(今陕西鄠县一带),其“谗言害贤”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殷本纪》中,与纣王统治时期的政治黑暗密切相关。以

伊尹辅佐商汤王

夏商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辅佐商汤灭夏建商,被后世尊为“贤相”的典范。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竹书纪年》《孟子》

发振兴夏终无力

夏商成吉思汗

"发振兴夏终无力"这一表述暗喻西夏王朝在历经挣扎后最终走向衰亡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事实来看,西夏(1038-1227年)的覆灭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振兴无

河亶甲迁相都

夏商河亶甲

河亶甲迁相都是商朝中期重要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王权与地理格局的变动。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 河亶甲是商朝第12任君主,在位时间

成汤桑林祈雨德

夏商殷墟

成汤桑林祈雨是古代中国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又称商汤)为缓解旱灾,在桑林举行祈雨仪式的历史事件,体现了早期王权与天命观、巫祝文化的结合。以下是相

二里头遗址现王都

夏商殷墟

二里头遗址现王都:早期中国王朝文明的实证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大型都邑性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