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陆逊火烧连营破蜀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1 | 阅读:6498次
历史人物 ► 陆逊

陆逊火烧连营破蜀是三国时期东吴抗击蜀汉的重要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公元221-222年)。此战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夺回荆州而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攻势,最终被东吴都督陆逊以火攻战术击溃。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陆逊火烧连营破蜀

背景与起因

1. 荆州之争孙权趁关羽北伐曹魏时偷袭荆州并擒杀关羽(219年),导致蜀汉丧失战略要地。刘备称帝后(221年),以“为关羽复仇”为名亲率大军伐吴。

2. 蜀军初期优势:刘备集结约5万兵力(一说8万),初期势如破竹,连破吴军数道防线,前锋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吴将孙桓被围,吴军被迫退守秭归至夷道一线。

陆逊的防御策略

1. 战略撤退:陆逊主动放弃山地险要,将兵力收缩至狭窄的夷陵-猇亭一带,诱使蜀军深入。这一部署既拉长蜀军补给线,又使其主力暴露于长江沿岸炎热地带。

2. 持久消耗:陆逊坚守不出,利用夏季酷暑削弱蜀军士气。蜀军长期驻扎于山林,营地相连(即“连营”),士兵疲惫、后勤压力剧增。

火攻与决战

1. 时机选择:222年闰六月,陆逊发现蜀军营寨以木栅为主,且连营数百里难以机动,遂决定反击。他先以小规模试探摸清蜀军弱点。

2. 火烧连营:吴军趁夜顺风纵火,蜀军营帐瞬间陷入火海。陆逊主力同时多路突击,蜀军大乱。史载“破其四十余营”,刘备退守马鞍山,再遭围歼,仅率残部突围至白帝城

战役影响

1. 蜀汉衰落:蜀军损失惨重,《三国志》称“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大量将领(如张南、冯习)战死。刘备次年病逝白帝城,蜀汉自此转为守势。

2. 吴蜀复盟: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战后主动遣使与蜀汉修好,共同抗曹。诸葛亮重启“联吴”政策,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3. 陆逊成名:此役确立陆逊在东吴的统帅地位,其“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术成为经典战例。

延伸讨论

地理因素:夷陵山区地形限制了蜀军兵力展开,而陆逊巧妙利用长江与山地夹击。

刘备失误:刘备不听黄权分兵建议,未留策应,且连营方式违背了曹操“连营七百里必败”的教训(见《三国志·武帝纪》注引)。

史学争议:火攻具体规模存在不同记载,《资治通鉴》称烧“四十余屯”,而《吴书》则强调陆逊的周密部署。

此战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地形、气候与心理因素的结合,也是冷兵器时代火攻战术的典型应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七国之乱平定藩王 | 下一篇:文学家陶渊明

魏灭蜀汉之战

三国蜀汉

魏灭蜀汉之战是三国时期曹魏对蜀汉发动的一次关键性军事行动,最终导致蜀汉政权的覆灭。以下是该战役的核心内容及相关背景分析:1. 历史背景 三国后期格

庞统连环计献曹营

三国庞统

关于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的史实,需要澄清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属于文学虚构,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根据《三国志》等史料,可梳理以下史实与

典韦护主死战宛城

三国典韦

典韦护主死战宛城是《三国志》中记载的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当时曹操率军征讨张绣,张绣起初投降,后因曹操强纳其婶邹氏而愤然反叛

管宁割席拒华歆

三国管宁

“管宁割席拒华歆”典出《世说新语·德行》,是东汉末年高士管宁与华歆因志趣不合而绝交的著名故事。此事件虽简短,却深刻体现了汉末士人的道德品格与价

陆逊火烧连营破蜀

三国陆逊

陆逊火烧连营破蜀是三国时期东吴抗击蜀汉的重要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公元221-222年)。此战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夺回荆州而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攻势,最终

陆逊:东吴智将,家族荣耀守护者

三国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沉稳的性格成为孙吴政权的核心支柱。以下是关于他的历史形象与贡献的详细分析: 一、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