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鲍照俊逸参军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8-01 | 阅读:6816次
历史人物 ► 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著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风以“俊逸”著称,曾任前军参军,故后世常以“鲍参军”称之。

鲍照俊逸参军

一、鲍照的“俊逸”诗风

1. 风格特征:鲍照的诗以豪放雄健、清新俊逸为主,突破了当时典雅雍容的文风,尤其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其《拟行路难》十八首,语言激昂,情感奔放,展现了“才秀人微”的愤懑与壮志。

2. 创新性:他采用杂言句式,节奏多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对后世李白杜甫等人影响深远。如“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一句,直接启发了唐代诗人的豪放风格。

二、参军生涯与政治际遇

1. 仕途坎坷:鲍照出身寒门,虽才华横溢,但在门阀制度盛行的南朝,始终未能跻身高层,仅担任过王国侍郎、秣陵令、前军参军等低阶官职。

2. 军旅经历:其“参军”职位多与幕府文书相关,并非实际统兵。在临海王刘子顼麾下任参军时,卷入宗室内斗,最终在泰始二年(466年)死于乱军之中。

三、文学地位与影响

1. 骈文与赋的成就:除诗歌外,鲍照的《芜城赋》以对比手法描写广陵兴衰,被誉为“千古绝调”,展现了高超的骈文技巧。

2. 寒士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常抒发寒门士子的不平之气,如《瓜步山楬文》以山喻世族,讽刺门第观念。

四、后世评价

唐代杜甫称赞“俊逸鲍参军”,钟嵘《诗品》称其“跨两代而孤出”。其诗风既保留了汉魏风骨,又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鲍照的生平记载散见于《宋书》《南史》等史籍,部分细节存在争议,但其文学贡献与历史地位毋庸置疑。

文章标签:

上一篇:谢安的政治才能与风流事迹 | 下一篇: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传奇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生活与精神风貌探究——以庾信为例

南北朝庾信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士大夫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其生活与精神风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文学家代

崔浩:南北朝文化名家

南北朝崔浩

崔浩(?—450年),字伯渊,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史学家和书法家,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故城)人,出身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他是南北朝

江左风流:王谢家族史

南北朝侯景

江左风流:王谢家族史东晋南朝时期,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作为顶级门阀士族的代表,共同演绎了"王谢风流"的历史传奇。这两大家族在政治、文化、军事领域的

鲍照俊逸参军

南北朝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著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风以“俊逸”著称,曾任前军参军,故后世常以“鲍参军”称之

鲍照俊逸参军

南北朝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著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风以“俊逸”著称,曾任前军参军,故后世常以“鲍参军”称之

南朝士族的文化影响力

南北朝鲍照

南朝士族的文化影响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结构变迁与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影响渗透于政治、文学、艺术、学术乃至日常生活等多个层面,成为这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