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唐伯虎科场舞弊案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8879次
历史人物 ► 唐伯虎

唐伯虎科场舞弊案是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震惊朝野的重大科举案件,涉及当时著名的江南才子唐寅(字伯虎)。该事件不仅断送了唐寅的仕途,也成为明代科举制度腐败的典型案例之一。

唐伯虎科场舞弊案

案件背景与过程

1. 唐寅的科举之路

唐寅早年以才名冠绝江南,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中,他以应天府解元身份脱颖而出,次年赴京参加会试,志在必得。

2. 舞弊嫌疑的爆发

会试前,唐寅与同船赴考的江阴富商之子徐经徐霞客高祖父)结交。徐经重金聘请唐寅代写文章,并持金贿赂主考官程敏政的家僮,提前获取考题。考试中,唐寅的答卷与程敏政预拟的范文高度雷同,引发其他考生举报。

3. 朝廷调查与定罪

明孝宗下令彻查,涉案三人均遭严惩:

程敏政:以“漏题”罪名罢官,不久郁愤而亡。

徐经:革除举人功名,终生禁考。

唐寅:削除解元身份,贬为浙藩小吏(未赴任),从此绝意仕途。

争议与历史评价

1. 唐寅是否知情?

部分学者认为唐寅可能因狂傲招嫉被诬陷。《明史》暗示其“不谨”,但晚明笔记(如《万历野获编》)指出案情存在政治斗争因素,权臣李东阳与程敏政素有嫌隙,可能借机打压。

2. 案件反映的科举积弊

明代中后期科场腐败频发,此案暴露两大问题:

考官权力缺乏监督,程敏政时任礼部右侍郎,身兼出题与阅卷之职。

富商巨贾通过“通关节”干预科举,徐经的贿赂行为并非孤例。

对唐寅人生的影响

科场案后,唐寅以“纵酒落魄”自嘲,转以卖画为生,艺术成就反而达到巅峰。其《落霞孤鹜图》《秋风纨扇图》等作品,常被视作对命运不公的隐喻。晚年写下“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暗含对旧事的愤懑。

扩展知识

同年涉案的徐经家族后诞生地理学家徐霞客,其《徐霞客游记》成为明代科学名著。

明代类似案件还有万历年间“庚辰科场案”,考官高启愚因出题“舜亦以命禹”被指影射张居正,遭革职流放。

这起案件深刻展现了科举时代知识分子在制度桎梏与权钱交易中的挣扎,唐寅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明代科举阴暗面的缩影。

文章标签:科场舞弊案

上一篇:元朝修建积水潭 | 下一篇:王翚山水画宗师

移宫案争端起

明朝郑贵妃

移宫案是明末三大案之一,发生于泰昌元年(1620年),是围绕光宗朱常洛驾崩后,李选侍占据乾清宫拒绝移宫的政治事件。其核心涉及皇权交接、后宫干政与东

红丸案宫廷疑

明朝方从哲

红丸案是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泰昌帝朱常洛继位后突发暴毙引发的重大政治事件,涉及宫廷权力斗争、医政争议及党派倾轧,对明末政局影响深远。以下

俺答封贡事定

明朝俺答封贡

俺答封贡事定是指明朝与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间通过政治谈判达成和平协议,最终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确立朝贡关系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明朝

明神宗不上朝

明朝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其在位48年(1572—1620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然而,他在执政中后期长期怠政,创造了

唐伯虎风流才子传

明朝唐伯虎

唐伯虎(1470—1524),名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吴门四家”之一,以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形象广为后世传颂。他的

唐伯虎江南才子

明朝唐伯虎

唐伯虎(1470—1524),名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