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邓艾偷渡阴平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7 | 阅读:2433次
历史人物 ► 邓艾

邓艾偷渡阴平是三国时期魏灭蜀汉的关键战役之一,发生于公元263年。当时魏国发动全面攻蜀战役,钟会率主力进攻剑阁,与蜀汉大将姜维对峙。邓艾作为魏国征西将军,提出从阴平小道迂回偷袭成都的冒险计划,得到司马昭批准。

邓艾偷渡阴平

邓艾率精兵万人从阴平出发,穿越七百里无人山区。这条路线极其险峻,需翻越摩天岭,凿山开路,士兵们"以毡自裹,推转而下"。途中断粮时,邓艾亲自带头滚落山崖以激励士气。经过艰难行军,魏军突然出现在江油关,守将马邈不战而降。

随后邓艾在绵竹关击败诸葛瞻率领的蜀汉最后一支主力军,直逼成都。后主刘禅谯周等人劝说下出城投降,蜀汉灭亡。此战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但邓艾战后因功高震主遭到钟会诬陷,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杀害。

阴平道的具体路线至今仍有争议,学界普遍认为其起点在今甘肃文县(古阴平郡),经四川青川、平武,最后到达江油。这条路线虽然艰险,但避开了蜀汉在金牛道、米仓道等主要通道的重兵布防。现代学者研究发现,邓艾选择雨季结束后行军,利用秋高气爽的天气条件,并充分准备绳索、毡毯等山地行军装备,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此战也成为后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经典战例,被多部兵书引用研究。

文章标签:邓艾

上一篇:尹赏严法治长安 | 下一篇:羊祜镇襄阳德政

刘备的仁义之师

三国刘备

刘备的仁义之师形象主要源自《三国志》及后世文学演绎,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军理念与民众基础 刘备早期以"兴复汉室"为旗号,注重收揽

马超的铁血丹心

三国马超

马超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其“铁血丹心”的形象在历史和演义中均有所体现。结合史实分析如下: 1. 出身与早期经历马超字孟起,扶

刘禅蜀汉兴衰史

三国刘禅

刘禅(207-271年),字公嗣,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后主。其统治时期的蜀汉兴衰是三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依据《三国志》等史料

祁山之战定蜀汉

三国蜀汉

祁山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完成"兴复汉室"战略目标而发动的一系列北伐战役中的重要军事行动。从建兴六年(228年)第一次北伐至建兴十二年(234年

邓艾:智勇双全,魏晋名将

三国邓艾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战略眼光著称。他出身寒微,通过自身努力和才能得到司马懿赏识,逐渐崭露头角。

钟会邓艾争功乱

三国邓艾

钟会与邓艾争功乱是三国末期魏国伐蜀之战中的一场著名内讧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折射出曹魏后期的军政矛盾。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