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王维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1 | 阅读:3940次历史人物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因其诗画交融的艺术成就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生平与创作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少年成名与仕途早期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自幼聪慧,15岁即赴长安应试,21岁进士及第,任太乐丞。因其精通音律,曾负责宫廷礼乐事务。但不久因下属伶人舞黄狮(皇帝专属礼仪)受累,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一时期作品如《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展露才华,风格明快清新。
二、隐居淇上与张九龄提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维得宰相张九龄赏识,任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张九龄被贬后,王维对政治失望,一度隐居淇上(今河南淇县),创作了《淇上田园即事》《归嵩山作》等田园诗,山水意境开始凸显。此阶段受禅宗影响渐深,诗中常透露出世之思。
三、辋川别业与艺术巅峰
天宝年间,王维在蓝田辋川购得宋之问旧宅,改建为辋川别业,与裴迪等友人唱和,创作《辋川集》二十首,代表作《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均成于此。这些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空灵意境,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其水墨山水画亦开创“破墨”技法,真迹虽失传,但后世摹本《辋川图》可见其风貌。
四、安史之乱与晚年禅悟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迫接受伪职。乱平后因此获罪,因弟王缙平叛有功及《凝》诗表忠,得赦免。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但潜心佛法,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此期作品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充满禅机,标志其诗歌达“物我两忘”之境。
扩展知识:
1. 诗画互通:王维开创文人画传统,其诗常用“青霭”“白云”等色彩词构建画面层次,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 音乐修养:任太乐丞时改编《郁轮袍》琵琶曲,传说此曲曾助其获得玉真公主举荐。
3. 佛教影响:师事神会禅师,法号“摩诘”,取自《维摩诘经》,诗中“空”“寂”之境多源自般若思想。
4. 后世评价:明代董其昌尊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钱锺书称其“在盛唐中最早建立个人风格”。
王维的创作历程折射出盛唐士人从积极入世到超然物外的精神转变,其诗画艺术对后世文人画与禅意文学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