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高季兴荆南称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0 | 阅读:3731次
历史人物 ► 高季兴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五代十国时期荆南政权(又称南平国)的创立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荆南"为国号的割据政权。其称王过程与政治策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高季兴荆南称

1. 称王背景:

高季兴起家于朱温的梁朝,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后梁灭亡后(923年),他凭借荆南地处四战之地的特殊位置,在夹缝中求生存。文献记载其"割据荆、归、峡三州,兵不过三万",但在南北交通要冲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各方势力拉拢对象。

2. 称王时间与过程:

926年后唐同光四年,高季兴接受后唐封为南平王,但次年即与后唐。《旧五代史》记载其"增修西面罗城,备御敌之具",实际已走上独立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他始终未正式称帝,保持"王"的藩镇名义,这种政治智慧使其政权延续57年(至963年)。

3. 统治特点:

外交手段:采取"事大政策",同时向后唐、吴、蜀等国称臣纳贡。《十国春秋》记载其"岁贡不过数万,而得赐予十倍",利用各国矛盾获取实际利益。

经济策略:控制长江中游商路,征收过境税。《资治通鉴》称"诸道迁贸率由此出,故国用充足"。

军事防御:修筑江陵外郭城墙达50余里,创"羊马城"防御体系,后世考古发现其城墙基宽达20米。

4. 历史评价: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其"偷取一时之安",但现代学者指出这种"小国求生之道"反映了五代时期弱政权生存的典型模式。其子高从诲更将"事大政策"发挥到极致,被讥为"高赖子"却使政权延续三代。

5. 相关拓展:

荆南政权灭亡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是十国中最后被统一的政权之一。现存江陵古城墙遗址仍可见部分高氏时期建筑痕迹,《江陵县志》记载其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三海八柜"系统沿用至明代。高季兴墓葬近年于湖北荆门被发现,出土带"南平王"铭文的金银器证实其实际享有的王级待遇。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一代才女卓文君 | 下一篇:元朝修建白塔寺

十国时期的名将传奇:李克用的征战岁月

五代十国李克用

十国时期的名将传奇:李克用的征战岁月 李克用(856年-908年),沙陀族,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军事统帅,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因其勇猛善战、独眼特征被称作

五代时期的民族融合现象

五代十国刘知远

五代时期(907-960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动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融合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分裂为多个政权,周边少数民族势力趁机南下或

南唐国运的兴衰变迁

五代十国唐国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割据政权,历经三代君主,其兴衰变迁与政治、军事、经济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一、南唐的兴起 1. 建国背景:南

十国间的外交联姻策略

五代十国李嗣源

十国时期(907-979年)是唐朝灭亡后中国南方的分裂割据时代,各国为争夺霸权或自保频繁采用联姻外交。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外交联姻策略分析:1. 政治结盟的核

高季兴建荆南国

五代十国高季兴

高季兴建荆南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事件之一。高季兴(858-929),原名高季昌,字贻孙,因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讳而改名,是荆南国(又称南

高季兴建南平小国

五代十国高季兴

高季兴(858-929),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又称南平)政权的建立者。作为割据江陵一带的小国君主,其统治策略和政权特点在乱世中颇具代表性。 一、高季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