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诸葛亮南征平孟获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7 | 阅读:1415次
历史人物 ► 孟获

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稳定后方、巩固政权而发起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225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史实分析及相关扩展:

诸葛亮南征平孟获

1. 历史背景

- 蜀汉政权需求刘备死后,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豪强雍闿勾结孟获等当地势力叛乱,并与东吴联络,威胁蜀汉后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及"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指的就是此次南征。

- 战略考量: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旨在彻底瓦解叛乱核心,而非单纯军事镇压。

2. 战役经过

- 分兵三路:诸葛亮派遣马忠攻牂柯郡(今贵州一带)、李恢向益州郡(今云南东部),自己亲率主力进攻越巂郡(今四川凉山),形成合围之势。

- 七擒七纵:虽《三国志》仅简略记载"赦孟获以服南方",但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详细描述了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释放的经过,最终使其心服归顺。

- 迅速平定:从出兵到结束仅用半年,同年秋季即班师回朝。

3. 治理措施

- 改设行政机构:废益州郡建宁郡,分设云南、兴古等郡,派遣官吏与当地首领共同治理。

- 经济开发:引入农耕技术、兴修水利,推广蜀锦制造技术。据《华阳国志》记载,南中自此"纲纪初定,民夷渐安"。

- 征调兵力:选拔南中精锐组建"无当飞军",成为蜀汉后期重要军事力量。

4. 争议与考证

- 孟获身份考:学界对其族属有彝族、汉族豪强等说法,其官职"御史中丞"可能是蜀汉后来追授。

- 七擒地点考:现代学者考证主要战场应在滇东北至黔西一带,而非传统认为的滇池地区。

- 民族政策评价:诸葛亮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但后世《蛮书》等文献显示,部分部落仍时有反抗。

5. 历史影响

- 短期效果:为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兵源和物资补给,据《三国志》载"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 长期影响: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至今云贵地区仍留存大量诸葛亮崇拜遗迹,如昆明"诸葛营"遗址、普洱"孔明山"等。

- 文化演变:元代《三国志平话》将南征神话化,明代《三国演义》进一步艺术加工,形成经典的"七擒孟获"故事模板。

需要说明的是,现存史料对南征记载较简略,部分细节可能存在争议。现古发现如昭通"孟孝琚碑"、曲靖"爨宝子碑"等文物,为研究当时南中社会状况提供了实物佐证。诸葛亮此次军事行动体现了其"和抚"的外交智慧与"依法治疆"的治理理念,成为古代处理民族问题的典型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梁冀跋扈专权 | 下一篇:顾恺之绘《洛神赋图》

乐进百骑劫魏营传奇

三国乐进

乐进百骑劫魏营的传奇事迹,主要源自《三国志·魏书·乐进传》及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但正史记载较为简略,后世文学演绎(如《三国演义》)则进行了艺

诸葛亮南征平孟获

三国孟获

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稳定后方、巩固政权而发起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225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史实分析及相

荀彧王佐之才辅曹操

三国曹操

荀彧被誉为"王佐之才",是东汉末年曹操集团的核心谋士,其政治远见和战略眼光对曹魏政权的奠定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剖析其历史贡献:1. 战略规划

江陵守卫战

三国荆州

江陵守卫战是南宋末年重要的抗蒙战役之一,发生于1236年至1237年(端平三年至嘉熙元年),战役围绕荆襄战略要地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展开。以下是基于史实

诸葛亮南征平孟获

三国孟获

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稳定后方、巩固政权而发起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225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史实分析及相

孟获七擒七纵终归心

三国孟获

关于"孟获七擒七纵"的历史记载,主要出自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和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的《汉晋春秋》。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故事在正史《三国志》中并
友情链接